戈裕良是我國清代嘉慶年間著名的疊石造園大師,一生造園眾多,疊山不計其數(shù),在家鄉(xiāng)常州,亦造有西圃、橫山西崦楊氏宗祠園林等。最為突出的是蘇州環(huán)秀山莊,現(xiàn)今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戈裕良(1764—1830)字立山,常州武進(jìn)人,出生于常州東門外東岳廟首(今石柱弄南臨河)。自幼家境貧寒,年少時便隨父親及兄長外出疊山造園,辛勤勞作,歷史上曾多有記載。據(jù)史志記載,戈裕良年少時曾隨人學(xué)畫,掌握一定畫技,后隨父親以造園為業(yè)。他善于應(yīng)用繪畫技巧設(shè)計假山,造園參照畫理又道法自然,掇山理水,故成為中國最為著名的疊石造園大師之一。清代文學(xué)家洪亮吉對戈裕良推崇備至,稱“三百年來兩軼群,張南垣與戈東郭”(張南垣即松江華亭人張漣,戈東郭即戈裕良),將二位大師相提并論,極盡贊譽(yù)。清代文學(xué)家、書法家錢泳亦在《履園叢話》一書中寫道:“堆假山者,國初以張南垣為最?滴踔袆t有石濤和尚,其后則有仇好石、董道士、王天宇、張國泰皆為妙手。近時有戈裕良者,常州人,其堆法尤勝于諸家,如儀征之樸園,如皋之文園,江寧之五松園,虎丘之一榭園,又孫古云家書廳前山子一座,皆其手筆!庇纱丝梢姡180年前,戈裕良所獨創(chuàng)的疊山“鉤帶法”高超技藝早已大行其道,聞名于世。
戈裕良所獨創(chuàng)的疊山“鉤帶法”,就是將大小石塊鉤帶聯(lián)絡(luò),如造石拱環(huán)橋法,可以千年不壞。
戈裕良疊石造園一般選擇太湖地區(qū)石灰?guī)r材質(zhì),俗稱太湖石,兼用蘇南地區(qū)黃石,以太湖石疊山見長。太湖石因?qū)偈規(guī)r,經(jīng)雨水長期浸泡,松軟部分石體逐漸風(fēng)化,形成皺、漏、瘦、透之特點。太湖石表層圓潤,石體豐富多彩,變化多端,故此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充滿清秀靈氣。
利用太湖石疊山最重要的是:達(dá)到“雖為人作、宛如天開”的效果。施工時盡量保持湖石表皮完整,不受破損;石之切口加以隱蔽,減少人工痕跡。經(jīng)過慧眼識料,匠心疊石,形成山有根基,山有溝壑,山有峰巒之形態(tài),“山”之肌理清晰,“山”之氣場貫通。
常州是戈裕良的家鄉(xiāng),戈裕良堪稱“鉤帶法”疊山第一人。戈裕良在世時,在常州武進(jìn)曾建造都座園林,其中洪亮吉西圃、西埯楊氏祠(墓)園林等疊山作品分別保留至民國后期及新中國初期。而曾隨戈裕良作業(yè)的常州匠人也有掌握戈氏疊石技藝的,并在民間傳承。清末民初及其新中國成立初期常州的約園、可園、意園、怡園、聊園、未園、第一公園(解放后改名人民公園)、東郊公園(今東坡公園)等大部分疊山作品均出自常州工匠之手。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