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泛丸知識及制作技藝,淮安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技藝類項目。
歷史淵源
水泛丸,又稱水丸,系將藥物細粉用冷開水、藥汁或其他液體為粘合(潤濕)劑制成的小球形丸劑。水丸是在湯劑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的。始由處方中一部分藥物的煎汁與另一部分藥物的細粉以滴水成丸的方法作成煎服丸劑,而后逐漸演變,以各種水溶性液體為粘合劑,用泛制法將方中全部或部份藥物細粉制成小丸。泛制的丸粒,體積小,表面致密光滑,既便于吞服,又不易吸潮,有利于保管貯存。
丸劑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與疾病作斗爭中創(chuàng)造的劑型之一。中國最早醫(yī)籍《皇帝內經》即有“四烏鰂骨一藘茹丸”的記載。早期的丸劑是在湯劑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后來歷代中醫(yī)在臨床上都廣泛應用,成為品種繁多,制備精巧、理論趨于完善的一個大劑型。
《神農本草經》序例指出:“藥性有宜丸者”、《玉函經》說:“丸藥者,能逐風冷,破積聚,消諸堅痞”!短K沈良方》說:“大毒者須用丸”。漢晉以來提出:“丸藥以舒緩為治”,“丸者緩也”。丸劑服后在胃腸道崩解緩慢,逐漸釋放藥物,作用持久;對毒、劇、刺激- 物可延緩吸收,減弱毒性和不良反映。因此,臨床治療慢性疾病或久病體弱、病后調和氣血者多用丸劑。
在淮安市洪澤縣地區(qū)仍在使用傳統(tǒng)手工方法制作水泛丸劑。
內容及特點
水泛丸的制作工藝流程為:原料粉的準備及起模、成型、蓋面、干燥、過篩、包衣打光等。
原料粉的準備:藥材本身的粉碎細度,對水泛丸的質量極關重要,一般水泛丸的藥粉應過100~120目篩,用細粉泛丸,泛出的丸粒表面細膩光滑圓整。如藥材粉碎較粗,則所泛成的丸粒表面粗糙有花斑和纖維毛,且不易成型。在起模用藥粉或蓋面包衣用的藥粉,更應按處方內的藥物性質選擇,粉碎成120~140目篩的細粉。因為一個處方往往由植物、動物、礦物、人工合成的藥物組成,其質地有松、脆、粘、滑等之差,性質亦各異。如黨參、白術、良姜、香附、甘草、南星、白芷、山藥等,其細粉吸水性好,以水為粘合劑則易成型。如是礦石類的磁石、朱砂、自然銅、- ……等、炭- 材的艾葉炭、棕炭、百草霜或纖維- 材的益母草、豨薟草等含量過多時,則應選用粘性粘合劑。油潤的籽實類或核仁類藥材,雖然粉碎后亦較粗糙,摻入其他藥材細粉尚不妨泛丸。但籽實核仁類藥材較多時則很難成型。粘性大的藥材,含多量糖分,粘液質、樹脂和膠質。如二冬、二地、天麻、黃柏、白芨、枸杞子、五味子、乳香、沒藥、兒茶、血竭、白膠香、蘇合油、棗泥、黃精、大黃、蘆薈等藥材,若在處方中此類藥材的量太多,粉碎、起模、泛丸時均應特殊處理,以免產生粘結,不易成型,影響水泛丸的質量。
起模:是將藥粉制成直徑0.5~1mm大小丸粒的過程,是泛丸成型的基礎,也是制備水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模子的形狀直接影響著成品的圓整度、粒度和數(shù)目,也會影響篩選的次數(shù)、丸粒的規(guī)格及藥物含量的均勻度。
起模時應注意的是用粉應選用黏性適中的藥粉,黏性過強或無黏性的藥粉均不利于起模。起模常用水作為潤濕劑,方法一般有粉末泛制起模法和濕粉制粒起模法兩種。粉末泛制起模法,即在泛丸匾中,噴刷少量水,使泛丸匾濕潤,撒布少量藥粉,轉動泛丸匾,刷下附著的粉末,再噴水濕潤,撒粉吸附,反復多次,泛制期間配合揉、撞、翻等操作,使丸模逐漸增大成為直徑在0.5~1.0mm的球形小顆粒,篩去過大或過小以及異形的丸模,即得。濕粉制粒起模法,即將起模用的藥粉制成顆粒,再經旋轉摩擦,撞去棱角成為丸模。該法丸模成型率高,丸模較均勻,但模子較松散。
成型:是指將已經篩選合格的丸模交替加入水和藥粉,逐漸加大至接近成品的操作。
蓋面:是指將適當材料(清水、清漿或處方中部分藥物的極細粉)泛制于篩選合格的成型丸粒上至成品大小,使丸粒表面致密、光潔、色澤一致的操作。常用的蓋面方法有干粉蓋面、清水蓋面、清漿蓋面等。
干燥:蓋面后的丸粒應及時干燥。
過篩:即選丸,是將制成的水丸進行篩選,除去過大、過小及不規(guī)則的丸粒,使成品大小均一的操作。
篩選后的丸劑經包衣、打光后,即制作完成,制成的丸劑外表光亮、圓潤。
丸劑按制備方法可分為塑制丸、泛制丸、滴制丸等。塑制丸是指藥物細粉與適宜的粘合劑混和制成軟硬適度的可塑性丸塊,然后再分割成丸粒。如蜜丸、糊丸、部分濃縮丸、蠟丸等。泛制丸是指以藥物細粉用適宜的液體為粘合劑泛制成小球形的丸劑。如水丸、水蜜丸、部分濃縮丸、糊丸等。滴制丸的方法又稱滴聚法,是利用一種熔點較低的脂肪性基質或水溶性基質,將主藥溶解、混懸,乳化后利用適當裝置滴入一種不相混溶的液體冷卻劑中而制成的丸劑。
丸劑根據(jù)賦形劑來分類,按賦形劑分類,有蜜丸、水丸、糊丸、蠟丸、濃縮丸等。蜜丸是指將藥物細粉用蜂蜜作粘合劑制成的丸劑。根據(jù)大小和制法不同,分為大蜜丸、小蜜丸和用泛丸法制備的水蜜丸等三種。一般適用于慢性疾病或調理氣血的滋補藥劑。水丸是指藥物細粉用涼開水或按處方規(guī)定的酒、醋、蜜水、藥汁等為粘合劑制成的小球形丸劑。一般適用于清熱、解表、消食導滯等藥劑。糊丸是指藥物細粉用淀粉糊、米糊為粘合劑所制成的丸劑。適用于含有一定毒、劇藥(指藥效猛烈,作用較大,但副作用較大)或刺激性的藥劑。如西黃丸、小金丸等。蠟丸是指用蜂蠟為粘合劑制成的丸劑。適于含毒劇或刺激性較強的藥劑。濃縮丸是指藥物或部分藥物的煎液或提取液濃縮成浸膏,與適宜的輔料或藥物細粉制成的丸劑。體積小,便于服用。除此以外,還有其他丸劑,視臨床治療的需要,有的選用其他材料(紅糖、白糖、飴糖、棗泥、膠汁、動物的臟器、乳汁等)作為粘合劑制丸。
丸劑體積小,表面致密光滑,既便于吞服,易崩解、吸收,顯效較快,又不易吸潮,有利于保管貯存。
水泛丸知識及制作技藝豐富了中醫(yī)藥理論寶庫,對于研究丸劑制作的歷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蘊涵著一定科學、文化價值。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