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布區(qū)域:《洪澤湖鴨槍狩獵技藝》主要流布在洪澤湖、白馬湖、寶應(yīng)湖、高郵湖區(qū)域。
歷史沿革:洪澤湖鴨槍狩獵技藝歷史悠久,據(jù)清代《清河縣志》記載:“湖濱之鄉(xiāng)野鳧肥碩,秋高霜重,絡(luò)繹人市,其味清腴!闭f明到了清代洪澤湖鴨槍狩獵收獲頗豐。據(jù)《洪澤湖志》記載,民國時期,洪澤湖野禽僅次于魚蝦的大宗產(chǎn)品之一。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洪澤湖禁止鴨槍狩獵后,已無人從事鴨槍狩獵。
主要內(nèi)容:洪澤湖水面遼闊,天然餌料豐富,既是魚、蝦生長繁衍的好地方,也是野禽的天堂。由于洪澤湖的野禽多,漁民為了增加收入,60%的漁戶有鴨槍,并組成“槍幫”。
鴨槍狩獵一般采用:單槍游擊戰(zhàn);組槍殲滅戰(zhàn);多槍埋伏戰(zhàn)。如果在某一范圍有10只―50只野禽,獵手采用單槍狩獵,先在槍溜(架-的專用小船)上扣上幾只鹛鴨作迷子,然后獵手穿著皮衩下水躲在槍溜子后面推船前進,或獵手伏在船艙里,手拿木板劃船前進。進入有效射程內(nèi)瞄準獵物就放槍,命中率較高。如果用這種方法打大雁,只能打小群的,不能打大群的。因為大群雁有專職站崗放哨的雁,一有動靜,哨雁會發(fā)出叫聲,雁群聽到叫聲就立即飛走。而小群的雁沒有站崗的,一槍可以獵獲8只―10只。若在某一范圍內(nèi)有幾百只獐雞和野鴨,槍幫多采用多槍殲滅戰(zhàn)。他們組織五六條槍溜子排成一字形,槍按高低層次排列,這樣既可獵獲水面的野禽,又可獵獲飛起來的野禽。獵捕前幾條槍溜子同時前進,當槍溜子進入有效射程內(nèi),首領(lǐng)揮手示意,槍手按槍由低到高排列順序點火。通常一組排槍能獵獲100只―300只野禽。為了對野禽進行誘捕,槍幫經(jīng)常在空曠且水草茂盛的地帶設(shè)埋伏,在槍溜子上撒一層水草,再在上面扣上幾十只鹛鴨作迷子。獵手在距槍溜子100米以外進行守護,用一根長100多米的細繩子拴住導(dǎo)火索,等到野禽聚的較多時拉動導(dǎo)火索放槍,這樣也能獲得較多的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