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蒸雞制作技藝,淮安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技藝類項目。
歷史淵源
根據(jù)清末留美公主德齡(公元1886年~公元1944年11月22日,滿清貴族,正白旗人,被封郡主,又稱德齡公主或德齡郡主。曾擔任慈禧的御前女官)的著作《御香縹緲錄》記載:乾隆數(shù)次下江南,每次都要在楚州駐留,住在漕運總督府。漕運總督為讓乾隆品嘗到各式淮菜佳肴,便將本地陳氏家的拿手菜肴“八珍蒸雞”敬獻于乾隆。乾隆品嘗后感覺香、甜、鮮數(shù)美齊聚,肥而不膩,頓時胃口大開。回宮后仍念念不忘,遂將“八珍蒸雞”定為貢品,并將陳氏召入宮中做了御廚。
內(nèi)容及特點
八珍蒸雞選用當?shù)厝S母草雞、雞蛋、黑豬蹄膀,外加紅棗、板栗、桂圓、白果、核桃等八種珍果,配以冰糖、醬油、胡椒等十余種調(diào)料,隔水蒸制而成。在蒸煮期間,大約一個半小時后,要翻動雞身,并擺好造型,再蒸煮約三個半小時,一種特殊的咸、甜、鮮、香之味自動溢出,沁人肺腑,令人聞之流涎,見之欲食。食之香、甜、鮮齊聚,肥而不膩,酥爛爽口,回味無窮,兼具健肝脾、補腎虛的功效。
由于菜內(nèi)無水,在高溫蒸汽下,雞本身的油脂融化,混合八種珍果所化汁液,溶為紅棕色的高湯,保持了所有食物的原汁原味,母雞懷抱雞蛋的造型稱為“丹鳳孵雛”,加上八珍珍品點綴,色、香、味、型樣樣皆佳。
八珍蒸雞是淮揚菜中一道精品菜肴,其制作技藝對于研究淮揚菜的發(fā)展、演變和傳承更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