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麓旗槍茶炒制技藝,常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茅麓旗槍茶屬扁平形綠茶系列,源于民國時期的金壇茅麓公司。
民國6年(1917年),愛國人士紀振綱為“實業(yè)救國”,出資在金壇茅山東麓成立了“茅麓公司”,以生產經營茶業(yè)為主,種植茶樹多達3000余畝,其炒制的“國農牌”茅麓旗槍茶主銷滬寧線一帶,鼎盛時期年產茅麓旗槍毛茶800多擔。該茶是以茅山東麓獨特的自然氣候環(huán)境,優(yōu)質適宜茶樹生長土壤的茶樹采摘的鮮葉,按照特定工藝精心制作而成。其風格特征是色澤翠綠、扁平挺直、香高味醇、湯色明亮,特級旗槍茶經沖泡后香氣濃郁,形似葉為“旗”,芽為“槍”,一旗一槍林立杯底,故稱之為“旗槍”。
早年,茅麓人鄭志延長期跟隨紀振綱從事茅麓旗槍茶炒制。新中國成立后,茅麓公司開墾改建為茅南軍區(qū)茅麓農林場,后又改為國營茅麓茶場。期間,鄭志延將此技藝授徒蔣紀坤。六、七十年代,蔣紀坤又將此技藝傳授給分配入場的農技學校畢業(yè)生。
茅麓旗槍茶以春茶鮮葉為主要原料,采用當地春采的一茅一葉,經過鮮葉攤放、殺青、理條做形,輝鍋磨光、干燥精制等多道工序而成制品。該茶的風格特征是色澤翠綠、扁平挺直、沖泡后葉底嫩勻,湯色黃綠明亮,具有濃郁的板栗香氣。
1983年,茅麓旗槍茶曾榮獲江蘇省優(yōu)質茶稱號,其產品暢銷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銷售頂峰時全場投入生產制作仍然供不應求。當年,金壇籍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為茅麓旗槍茶寫下了“親、親不過故鄉(xiāng)人,香、香不過家鄉(xiāng)茶”的贊美詩句。
茅麓旗槍茶屬地方著名特產,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其制茶原料均取自本地而非所不能替代,具有豐厚的地域資源和濃郁的地域優(yōu)勢,其制茶工藝精湛,因流傳百年而形成了獨特的地域風格,該茶具有廣泛的民間基礎和市場消費前景。
上世紀90年代初,傳承人王柳松主持改制后茅麓茶場的制茶生產,努力保護和開發(fā)茶葉原料園地,并拜老茶工蔣紀坤為師,培植新一代的炒茶技藝傳承人,精心研究和提升茅麓旗槍茶炒制的技藝水平,同時廣泛開展宣傳展示活動,使其得到了持續(xù)傳承發(fā)展。其炒制的茶葉也已進化發(fā)展為茅山青峰、茅山雀舌等多個著名品種。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