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沙洋農戶建新房,墻砌好后,堂屋中間墻尖上要安大梁,也叫“中梁”、“棟梁”。上梁是件很慎重的事。因為在過去人們建新房很不容易,許多都是幾代人積蓄才能做新屋。上梁先選黃道吉日,還要請親朋好友作客送賀禮。門上還要寫對聯:“上梁欣逢黃道日,豎柱恰遇紫微星”。同時還用五尺紅布或紅綢子作梁衣,上面寫上“吉星高照”四個大字,用紅線系在梁中間。紅布的兩頭釘上一對銅錢。梁"請"到堂屋正中,擱在木馬上,捉來一只公雞用雞冠血祭梁,以鎮(zhèn)邪避兇。梁的兩頭牢牢扎好繩子,站在墻上的人慢慢向上拉,這叫“發(fā)”,不能喊拉。木工老師傅站在墻上念《上梁寶贊三百六十句》:“日出東方,紫微高照,福星滿堂……”念一句走一步,念完的時候梁也就放好了。接著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大號聲聲。有人站在上面將饅頭、餅子從梁上往下甩,這叫“拋糧”。也有拋銅錢、緡錢的。周圍的人喝彩、搶餅子、搶錢,這是上梁的0。稍后,木、瓦二匠掌班師傅、梁樹主人上座,滿堂賓客入席,四大盤、六大碗,外加一蒸籠(豬肉),主人一一酌酒致謝,直至酒醉飯飽散席。屋梁用材也有講究,香椿不能作梁樹,因為人們把香椿叫“龍樹”,一龍壓百蛇,東家上了香椿樹梁,周圍人家就要“倒霉”,即使是上了,別人也要強制拿下來。上梁這天,在親友中與主人生庚相克的也要回避,以求吉祥。
如今,這種習俗似乎已經成為了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在購置了新屋之后,親朋好友前來恭賀,叫做“紅堂”。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