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江南,魚米之鄉(xiāng),水稻種植歷史悠久。民間飲食、習(xí)俗均深受水稻文化的影響,許多傳統(tǒng)食品、點心都有其深深的烙印,常州四喜湯團正是這樣富有江南特色的傳統(tǒng)名點和美食。
元宵節(jié)吃湯圓,以取“團團如月”的吉祥意思。南宋時期的歷史文獻就已見記載。至明代,湯團作為常州百姓上元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已很普遍。清朝常州地方史料亦有記載常州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團,里面包上不同的餡料,這即是四喜湯團的雛形。由此可見,四喜湯團制作技藝、工藝的生成和傳承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常州糕團店,創(chuàng)建于清末民初,前身是周耀仁師傅開在縣直街上的“周順興粥店”,以加工制作糕團而遠近聞名。“四喜湯團”便是當(dāng)年店里的招牌點心。所謂“四喜”就是由四種形狀不同、餡料不同、味道不同的湯團組合而成的。其制作過程為:其一,做餡心:豆沙餡、芝麻餡、百果餡、肉餡四種。其二,將水磨糯米粉、精粳米粉按一定比例配置,加入4成左右的溫水,糅合成團備用。其三,將米粉團分別包入豆沙(細(xì)沙)餡、芝麻餡、百果餡、肉餡四種餡心,并揉捏成不同形狀。肉餡做成圓的,百果餡做成兩頭尖的,豆沙餡做成枕頭式的(又稱元寶式),芝麻餡做成一頭尖的壽桃式。分別寓意“福、祿、壽、禧”四喜;也有說是“久旱逢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四喜之意。常州四喜湯團餡料不同、味道不同,豆沙餡湯團甜韌爽口、芝麻餡糯香撲鼻,百果餡、肉餡回味無窮。
四喜湯團在江南地區(qū)成為繼月餅、粽子、壽桃等食品之后又一具有豐厚文化內(nèi)涵的傳統(tǒng)食物。
在常州地區(qū),四喜湯團不僅是人們?nèi)粘O彩车男〕裕浅V莸胤斤嬍澄幕c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完美結(jié)合的特色名點,人們在喜慶、節(jié)日的宴席中用四喜湯團討口彩、求吉利,成為廣大民眾表達對吉祥如意向往的象征。
如今,名聞遐邇的常州糕團店仍擅長四喜湯團的制作,常州廣大市民對這道名點一直情有獨鐘。2004年,常州四喜湯團通過國家級中華名小吃認(rèn)定。2006年,常州四喜湯團以獨特的口味和上乘的質(zhì)量,入選《中國名菜大典·江蘇卷》。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