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翻,淮安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技藝類項目。
十八翻是流傳在淮陰區(qū)新渡一代的小型紙藝玩具,為當?shù)匚杭壹覀,當代傳人魏洪濤。魏家祖籍湖北宜昌,清光緒年間,魏洪濤曾祖父為外出謀生,到河南開封一帶跟某民間藝人學得一手剪紙技藝,做一些紙花、紙燈籠、紙老虎等紙藝產(chǎn)品到街市上換錢、謀生計。后輾轉(zhuǎn)遷徙到淮陰地區(qū),落戶至今,傳承已至六代。
“十八翻”是用多層白紙,每張錯位由膠水線條粘成的紙板,拉出方塊型的小眼,用刀在紙張上切出3個月牙形小塊,把3個月牙型小塊,分別粘在兩根小木條當中,同時采用三色(紅、綠、黃)顏料染色制成的具有藝術品特性的小玩具,只要用手輕輕翻動或抖動,小玩具就會變出各種姿態(tài)的造型,月牙變成了圓球,隨著手的抖動,圓球就變成各種不同姿態(tài)的花朵,十分好看,令人嘖嘖稱奇,具有很強的藝術觀賞性。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