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花茶制作技藝,連云港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技藝類項目。
連云港市流蘇糯米花茶的發(fā)源地在北云臺山的宿城鄉(xiāng)夏莊、東崖屋村,此茶不同于其他茶,非人工栽培,是自然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野生純天然古老樹種,是我們云臺山脈的特產。宿城鄉(xiāng)現(xiàn)擁有數(shù)萬株野生流蘇糯米花茶樹,遍布在上百畝的山野峽谷中,生長非常旺盛。自古以來,就有好茶出自高山上之說,流蘇茶樹正是大多生長在海拔400多米的山頂,分布在奇峰異石、錯落重疊錦繡的山崖崖縫和深溝大澗或櫟土山坡中。流蘇茶樹是純野生落葉喬木,木犀科,喜陽,耐陰,耐旱,常與澗水、酸性土壤潤育為伴,并經常被籠罩在云霧之下,枝葉茂密,質樸自然。流蘇糯米花茶的手工制作非常講究,技術精湛,祖?zhèn)髅胤饺珣{感悟,深藏著許多奧妙難解之謎,現(xiàn)代工藝無法替代、其獨特的品質風格是“味醇、色秀、色馨、液清”。該茶歷史悠久,傳承千年。早在南宋時,悟道庵的僧人、道士就用滿山遍野的野生流蘇樹嫩葉制茶,后將野生樹移植到寺廟周圍。據(jù)史料記載:“明代,悟道庵上方500米處有20多株茶樹,高逾2丈,枝繁葉茂,其中有一株粗壯高大,譽為‘茶王’”。宿城夏莊、東崖屋村與悟道庵非常鄰近,夏氏、石氏祖先尊佛敬道,從明代就開始向山僧們學采茶、做茶。為有別于悟道庵茶,夏、石兩家將茶取名“流蘇糯米花茶”。宿城鄉(xiāng)流蘇糯米花茶堪稱“茶中極品”,可與武夷小品‘大紅袍’媲美。長期以來,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深受人們青睞,尤其被日本等國茶商視宿城流蘇糯米花茶為極其難得的綠色、環(huán)保、原生態(tài)珍品。2007年流蘇糯米花茶申請國家專利獲批準。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