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板琵琶制作技藝,連云港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手工技藝類項目。
琵琶是我國民族樂器中表現(xiàn)力十分豐富的彈撥樂器。它以檀木、紅木等硬質木材挖制成半梨型指板,張上桐木面板形成共鳴箱,在面板上安竹制品,作為音位,張四根弦,以“義甲”彈挑發(fā)聲,由弦經面板、音柱引起共鳴箱振動。其制作材料與樂器結構直接影響樂器的音色、音質和音量。好的琵琶,帶有類似金屬的明亮而堅實的聲音。徐士成原為灌云縣淮海劇團琵琶伴奏員,在長期的彈奏實踐中,他覺得琵琶的音色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一直在探索琵琶制作的改進方法。經過多次試驗,創(chuàng)制了新的琵琶樣式——指板琵琶。徐士成在實踐中覺得琵琶的下把位發(fā)音板中心部位易被按弦的左手按住,發(fā)音板的發(fā)音,共振受到抑制,容易出現(xiàn)“死音”。而且,傳統(tǒng)琵琶在面板上直接排品,發(fā)音也受到抑制,很難奏出金屬般的剛亮,清脆音色,木頭味較重。指板琵琶在板上隨著品的排列寬窄的形狀加上一塊紫檀或紅木指板。指板與面板間留有2毫米左右的距離,把品安在指板上,聲音通過弦,音柱傳導到面板上和音箱內,面板振動不受抑制,發(fā)音于渾厚中見剛亮,敏銳,“金屬聲”突出,大大地改善了琵琶的音色和音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