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光魚傳說,連云港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
連島的民間傳說相當豐富,關于魚蝦蟹及其他海產(chǎn)品的傳說幾乎全部囊括,如《鷹游門里的大章魚》、《美人魚之戀》、《對蝦姻緣》、《海蚌姑娘》、《鯧魚的婚事》、《蛤蜊精》、《烏賊的由來》等等。沙光魚是連云港市的特產(chǎn),屬蝦虎魚科,矛尾刺蝦虎魚種,為海水及咸淡水產(chǎn)大型蝦虎魚。此魚外形奇,呈龍頭鳳尾,體色玉黃,頭部粗看似有四腮,生活習性奇特,喜歡游弋于海邊淺灘、鹽場邊緣之際的咸淡水交接處。沙光魚嘴大貪食,小魚、小蝦、沙蠶之類,凡能吞下的東西都吃。因此,它長得特別快,每年清明時節(jié)產(chǎn)卵,孵化后生長迅速。待到霜降時,有的可長近1尺,重4兩多。盡管沙光魚長很快,卻只能一年一換代,只能尺把長。沙光魚肉細嫩富彈性,味鮮美,既可紅燒,又可做湯,已列入《中國名菜譜》。連云港有“十月沙光賽羊湯”的民諺,可見冬季是食沙光魚的黃金季節(jié)。據(jù)《食物本草》載:沙光魚“暖中益氣,食之主壯陽道,健筋骨,利血脈……”,很有滋補營養(yǎng)價值。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