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制作技藝,連云港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手工技藝類項目。
連島上的野生紫菜,是純天然無污染的純自然生態(tài)的一種海洋野生植物。它生長于海島有千年之久。它曾在古代唐玄宗開元年間就被列為貢品。《太平寰宇記》對海州的貢品紫菜有詳盡的描述――生長在連島北海岸邊崖頭上的野生紫菜,至今無法考究多少年了,但從島上有人居住就開始食用了。每年的2、3月份,在崖頭上遠遠望去是漆黑漆黑的以大片。野生紫菜喜陽而且必須是在有海蠣的地方才會大面積生長,野生紫菜把海蠣當(dāng)作依托,它是一種藻類附著貝殼。要想采摘野生紫菜要等到落潮時,紫菜呈6至7分干時用蠣鏟揭個頭然后就可以大片撕下。條斑紫菜分為果包品種和細狀品種,野生紫菜屬于果包品種,細狀品種是獨苗不適合野生紫菜。野生紫菜的留種是在陽歷的3月份,采集是在3月中旬至下旬,留種與采集不沖突,采集后它的種依然留在海蠣中。
野生紫菜具有三大特點:
1、野生紫菜的營養(yǎng)成分非常高,它含有大量腆質(zhì)、膠質(zhì)、蛋白質(zhì)、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氨基酸等八種成份。
2、野生紫菜的口感好,和人工紫菜相比,野生紫菜的口感更為鮮嫩、柔和。
3、野生紫菜有藥用價值的優(yōu)點還可以當(dāng)飯吃,不怊人。民間常用紫菜作婦女產(chǎn)后催乳劑等。在解放前后它是連島漁民的主要食用品之一,漁民們把它當(dāng)口糧一樣對待,曾用它救了數(shù)條性命。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