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屬于我國民間口頭敘事文學范疇。傳說在故事情節(jié)方面具有濃郁的傳奇性。而民間傳說的流傳往往帶有鮮明的地域性。一些影響深遠的民間傳說常與當?shù)氐娘L土人情相結合,乾隆在常州的傳說就屬于這種典型的產(chǎn)物。
中國歷史上,乾隆當政時,曾六下江南。這是我國大量史書、史志記載著的。乾隆本人也專門由此撰寫了《南巡記》,總結性敘述了六次南巡的原因、目的及成效。據(jù)常州地方文獻記載,乾隆先后亦有六次到達江南古城常州,而且?guī)状味际怯沙V菁髮W士劉綸陪同的。故而產(chǎn)生、形成了數(shù)十篇乾隆在常州的傳說故事。乾隆傳說的內(nèi)容極其豐富。傳說內(nèi)容中所涉人物、地方風物、地名等都與常州有關系。
乾隆傳說的主要作品有《乾隆與篦箕巷》、《乾隆御封十字街》、《乾隆游天寧寺》、《乾隆白相常州城》、《乾隆吃“趁熱”》、《乾隆三難劉綸》等。常州版乾隆傳說均與常州本地的風土人情、地名街景有關。如篦箕巷、十字街、天寧寺等,而且這些傳說故事在流傳過程中通過藝術提煉和完善,加入了常州大量的方言、民間俚語、俗語,因而具有鮮明的常州地域特色。
常州版乾隆傳說與記載在一些歷史文集、野史中的乾隆傳說、軼事有明顯的差異。那些歷史文集、野史中的乾隆傳說、軼事大多描述、渲染乾隆尋父、乾隆艷情,大有獵奇、無聊之嫌。而常州版乾隆傳說則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詼諧的語言風格,特別是乾隆與常州大學士劉綸的對話,風趣而幽默,聽到精彩處,往往令人忍俊不禁。如《乾隆吃“趁熱”》,說的是乾隆22年來常州,由于肚子有些餓,劉綸便特地點了一大盤常州風味特產(chǎn)——夾心豆炙餅。夾心豆炙餅,俗稱“金錢餅”,用豆油煎得兩面黃烘烘的,熱氣騰騰,噴香撲鼻。劉綸用筷子指指點點隆邊嘗邊叫好。乾隆回京以后,有一次忽然想改換口味,要御廚做一只“趁熱”來吃。御廚不知“趁熱”為何物。只好懇求劉綸解惑相救。劉綸作了解釋,一場波瀾才算平息。像這樣生動的情節(jié)和風趣的細節(jié),乾隆傳說中比比皆是。常州版乾隆傳說不僅承載了常州乃至江南地區(qū)許多重大的歷史文化信息,還真實反映了古代、近代江南的民俗習慣和地域風情,對我們了解、追尋古代、近代江南社會變遷歷史,有著重要的參照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
信息來源: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