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鳥籠制作技藝(揚派雀籠傳統(tǒng)制作技藝、蘇派鳥籠制作技藝)
揚州雀籠傳統(tǒng)制作技藝,最早見于宋人徐鉉《稽神錄》記載:“廣陵有少年,畜一鴝鵒,甚愛之,籠檻八十日死!蔽闹小盎\檻”即用雀籠管束鳥雀之意。清人李斗《揚州畫舫錄》也記揚州人“好籠養(yǎng)”。
揚州雀籠以繡眼鳥籠和畫眉鳥籠為主,秉承宮廷鳥籠風格,取材講究,做工精細,多用象牙、金銀及各種珍貴木料如紫檀、紅木、黃楊、酸枝等制作。民間也用竹木等普通材質(zhì)制作。
揚州雀籠具有觀賞性、實用性、收藏性相結(jié)合的特點,其銷路與影響遠及江南、上海、北京乃至海外。
揚州雀籠制作技藝在清代達到高峰。近半個世紀以來,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此項技藝瀕于危亡境地,只有一二人尚堅守此項絕技,亟待搶救。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