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巧板益智拼圖,是在一塊正方形截體內(nèi),運用15塊切割成形狀各異的版塊組合而成各種幾何圖形的游戲,能拼出人物、動物、蔬果、花卉、器皿等圖案。
其由清同治年間江南省崇明縣人童葉庚發(fā)明,并有專著《益智圖》。它集宋代燕幾圖、明代十三式蝶幾圖以及七巧板之大成,把中華巧板文化發(fā)展到了極致。其誕生后不久即傳入揚州,以家族傳承和師徒傳承為主。上世紀初流行全國并傳到西方列國。代表性傳承人朱建淮繼承傳統(tǒng)拼圖精髓,并融入現(xiàn)代元素,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專題性拼圖。
象形達意、機變至巧、妙合心智,是十五巧板益智拼圖的重要特征;就地取材、取景的拼圖的方式,能反映風土人情以抒 懷、寓教于樂,開發(fā)智力,提高青少年的德育水平,被列入江蘇省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課程。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