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東坡宴發(fā)端于北宋末年,由大文豪蘇東坡創(chuàng)制。經(jīng)歷代文人雅士和名廚食客傳承、改良,至康乾年間成型。南宋林洪著《山家清供》所載的傍林鮮、清代袁枚著《隨園食單》所載的驪塘羮等,都是常州東坡宴的代表菜肴。歷代名廚也都鐘情常州東坡宴,將它的傳承、發(fā)展作為自己的使命。清代張文炳、張之鈞父子,世代業(yè)廚,手藝高超,他們制作的常州東坡宴在江南地區(qū)享有盛譽,張文炳還曾被舉薦到太倉司衙擔任官廚。雖歷經(jīng)歲月滄桑,也曾一度少見蹤跡,但東坡宴仍頑強存留于民間,成為老百姓喜愛的常州味道。
常州東坡宴品種多樣,制作講究,且文化內(nèi)涵豐富,涵蓋冷菜、熱菜、酒和主食若干道。
冷菜,以酒、茶、稻、果、竹五道組合成,分別為味辣的酒香元修菜(野豌豆苗)、味甜的茶香老豆腐、味苦稻香鴻運雞(選用稻米炒焦之苦味烹雞)、味酸的果香荔味球、味咸的竹香嫩鞭尖,此五道冷菜比喻辣、甜、苦、酸、咸的人生五味。
熱菜,由十道組成,分別為:“洞庭0 東坡羹”——以橙黃色小南瓜代替柑橘入饌,并盛菜羹,意取東坡“素食之羹”的養(yǎng)生之道;“雪堂蜜酒蒸香鵝”——將蜜酒、蒸鵝合二為一,體現(xiàn)老饕遺風;“藏春塢里鶯花鬧”——選用蝦茸、補腎草、櫻花等保健原料烹制,象征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晚雨留人入醉鄉(xiāng)”——煙熏鵝脖下置湖中鮮螺、鮮魚,用小船、紙傘點綴,象征在雨中湖船上夜飲;“醉畫竹石圖”——用竹桶、卵石、蘆筍、蝦仁、鱔魚、枸杞等原料組成的酒烹菜肴;“五色彩雀羽飛舞”——盤中菜肴形似禾花鐵雀圍在五彩雀松四周,取心想事成、左右逢緣之意;“三汁橙香富貴魚”——選用桂魚配蘿卜汁、姜汁和酒等烹制,魚肉鮮嫩,蘿卜汁去腥通氣,姜汁去寒增辛,酒能去腥增香,再加桔皮配色增味,自然別有一番風味;“秘制蘭陵東坡肉”——此為蘇東坡發(fā)端的燒豬肉,特別講究原料、刀工、火候、調(diào)味;“養(yǎng)身孜然羊脊骨”——取羊脊骨肉,煮熟后乘熱滲出,浸在酒里,沾一些炒熟的鹽粉吃;“吟菊品人生”——以白蘿卜剞刀成菊,高湯套之,以蟹黃點綴。
酒,是東坡紅友酒。此酒色如琥珀,食之甘飴,酒香綿長。
主食,名為江南晾衣清水面。以面條掛于竹桿作晾衣狀,帶蔥油紅湯、紅油辣湯、原味高湯三味調(diào)料,象征著一生清平、悠得自樂的百姓生活。
蘇東坡一生經(jīng)歷坎坷曲折,十多次旅居常州并終老于常州。在艱難的生活歲月里,他創(chuàng)造了許多美味佳肴,并寫下《老饕賦》。東坡宴所有菜品均源自于他游歷、工作、生活的每個地方,從西到東,從北到南,涵蓋川菜、魯菜、淮揚菜及粵菜等,薈萃了中國菜肴的精華。而且,其菜譜中的所有菜品原料都是當?shù)禺敃r的物產(chǎn),地域性、時令性鮮明。
常州東坡宴是江南文人宴的典型代表,其背后有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正如浙江大學宋史專家林正秋所說:“道道有出處,處處有典故!币惶讝|坡宴,是蘇東坡人生經(jīng)歷的濃縮,展現(xiàn)了他豁達的性情和對生活的熱愛。品嘗東坡宴,食中有酸甜苦,菜中有詩情畫意,可以說也是對人生的一種體味和感悟。
近現(xiàn)代,常州東坡宴的傳承以毗陵龔氏最具代表性,已歷經(jīng)龔耀明、龔生良、龔堯清、龔劍鋒四代,成為飲食領(lǐng)域的金字招牌。近年來,傳承人還衍生出東坡遺韻宴、東坡江鮮宴、東坡養(yǎng)生宴、東坡點心宴、東坡家宴、東坡喜宴、東坡壽宴、東坡狀元宴等,頗受人們的歡迎。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