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區(qū)春江鎮(zhèn)位于長江之畔,江中有錄安洲島。江邊有灘涂,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自古就是優(yōu)質(zhì)魚類活動的區(qū)域。一年四季之中,隨著潮漲潮退,刀魚、鰣魚、鮰魚、河豚、江蟹等30多種江鮮源源不斷上市。河豚、刀魚、鰣魚稱為“長江三鮮”,以鮮、嫩、美聞名于世。
江鮮的鮮美,令人回味無窮。自唐宋以來,江南地區(qū)吃長江江鮮便風氣盛行。在漫長的歲月中,春江臨江的漁民根據(jù)自身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形成了一整套江鮮飲食習俗,尤其是對江鮮的烹制技藝的日臻完善,頗具地方特色。
“拼死吃河豚”就是大文豪蘇東坡在常州任團練副使時所言,更有“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等佳詩絕句流傳于世。時至今日,每逢初春季節(jié),外地食者便接踵而來,使春江江鮮飲食習俗之風愈發(fā)日甚,名聞遐邇。
春江江鮮葷肴品種極為豐富,以地產(chǎn)江鮮為主要原料,采用炒、燒、煎、燉等法,尤其擅長生炒、清燉、嫩熘等技法,講究清、鮮、脆、嫩的口味,注重保留原汁原味。僅刀魚烹飪就有紅燒刀魚、白湯刀魚、清蒸刀魚、椒鹽刀魚、刀魚圓子、刀魚餅等多種制作方法,其做工精細講究,美味鮮嫩。一些江鮮種類子系繁多,并且自成體系,有的還獨立成席,如刀魚宴、河豚宴。
在刀魚宴中最有特色的是烹制刀魚圓子。其烹制過程分為四部分:其一,把刀魚洗凈,剔除刀魚頭和刀魚刺;其二,將準備好的刀魚肉用菜刀背剁碎;其三,把剁碎的刀魚肉盛放在容器內(nèi),加入料酒、精鹽、香蔥等調(diào)料,和著雞蛋清朝一個方向手工揉拌,直至攪拌均勻;其四,將水燒至60℃后,把生刀魚圓下鍋,用文火煮至刀魚圓汆出湯面即可。成品刀魚圓子入口像豆腐一樣鮮嫩、滑爽,令人百吃不厭。
常州春江江鮮烹制技藝蘊含了長江江鮮飲食文化的精髓,精致的造型、和諧的色彩、鮮美的味道吸引了八方來客。從春江江鮮烹制技藝發(fā)展史來看,春江初始的江鮮菜并不是來自宮廷,而是從漁家的餐桌上走出來的,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的延續(xù)、傳承和發(fā)展。所以,探究春江江鮮烹制技藝、工藝的成因和發(fā)展,對于我們追尋和解讀長江漁民飲食文化的發(fā)展軌跡、漁鄉(xiāng)民俗風情具有不可多得的歷史價值和作用。
信息來源: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