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花糕團的產生源于江南地區(qū)百姓對美的追求和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影響。據常州多種地方史料記載表明,常州堆花糕團的生成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它是長時以來,聰穎智慧的江南人在民間形成的米粉、面粉制作工藝與造型藝術相結合的一種獨特創(chuàng)造。
常州堆花糕團不但品種豐富多樣,造型奇異多姿,色彩絢麗明艷,是饋贈親友的佳品,而且還承載著不可或缺的祭祀供奉功能,是民眾祈求平安,寄托祝福,尋求精神慰藉的物化形式。
堆花糕團在常州廣泛流傳于新北區(qū)薛家、武進區(qū)牛塘、天寧區(qū)雕莊及戚墅堰等區(qū)、鎮(zhèn),其中尤以新北區(qū)薛家一帶為最盛。
常州堆花糕團分為食用和非食用的供奉、饋贈物品,主要應用于百姓建新房上梁、老人慶壽和祭拜神靈等場合。
常州堆花糕團的類型和內容主要有普通壽桃、大壽桃和大元寶等,藝術作品有:八仙過海、龍鳳呈祥、鯉魚跳龍門、五女拜壽、孔雀開屏、金錢豹-、天女散花等,這些作品色彩明麗,形象逼真?zhèn)魃,布局精當,搭色協(xié)調,充滿濃郁的藝術情趣和美感。通過民間藝人一雙巧手的搓、捏、壓、點、堆和施色,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魚蟲造型躍然而出,人見人愛。
常州堆花糕團的制作工藝及過程,一般要經過和面、揉粉、籠蒸、冷卻、蘸油、造型、上色、堆花、修整而成。
常州堆花糕團的藝術風格、造型色彩和負載的民俗文化內涵既有民間藝術品或民俗藝術品的共性的價值,也有區(qū)別于北方面塑藝術的江南水鄉(xiāng)區(qū)域性特征,具有較高的社會文化價值和藝術觀賞價值。
就藝術價值而言,常州堆花糕團運用了捏塑、堆花、繪色等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通過大膽的藝術想象,塑造了一個個質樸、生動、逼真的藝術形象,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常州堆花糕團是民眾祭祀、祈福、人生禮儀等精神活動的物化形式,凝結了歷代老藝人的藝術智慧和文化創(chuàng)造力,它是民俗觀念發(fā)展的生動載體,亦是我們研究古代、近代江南地區(qū)民生、民風、民俗的“活化石”。
信息來源: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