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西縣同德鄉(xiāng)意江村足邦屯和果老街,有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習俗,就是每年正月十六日鬧花燈(果老街在正月十二日),家家戶戶都要精心制作兩三個不同樣式的花燈。為什么要鬧花燈,有一個生動的神話傳說。
春秋時期,有一個姓李的家庭,生了一個胖胖的兒子,取名李耳,因為一生出來頭發(fā)都白了,所以人們都稱他為老子。后來,他-成仙,玉帝封他為太上老君。他的弟子奉他為道德天尊。
有一天,太上老君光臨靈霄寶殿,玉帝特意召來三界大仙,舉辦賽寶會,為太上老君接風。各路神仙都獻上奇離古怪的寶珠,玉帝命令榮光天王負責收集。神仙們向玉帝參拜禮畢,玉帝賜宴席,大家舉杯為玉帝和太上老君祝福時,榮光天王突然叫大鵬鳥張開大翅膀,把靈霄寶殿遮住,宴會上一片漆黑。玉帝喊道:“日月星君,怎么一回事?”這時,榮光天王令金龜玉兔把那些收攏一處的寶珠玉盞撒向天空和地面,剎時,霞光萬道,金光閃閃,把天上、人間變成一個金碧輝煌的奇麗世界。各路神仙同聲歡呼。太上老君拍手叫好,玉帝也樂笑了,他舉杯勸飲,同時,把一壇御封美酒賞給榮光天王。
榮光天王幾杯美酒下肚,便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了。他原來是玉帝身邊的侍童,小名榮兒,因口才靈利,會拍馬屁,投機取巧,博得玉帝的歡心,在一次玉帝酒醉時,封他為榮光天王。過后,玉帝自知失言,但礙于尊嚴,不好收回成命。
榮光天王酒醉了,野心也發(fā)作了。他瞟著同玉帝并坐上席的太上老君,很不服氣,先前,他沒見過太上老君,只聽人說如何如何,心里倒有幾分敬畏,現(xiàn)在當面看來,這個干瘦白發(fā)長須的老頭,貌不驚人,沒有什么了不起。他要讓太上老君知道,天宮大仙中比他法力高深的人有的是。想到這里,榮光天王面帶笑容,來到太上老君面前,畢恭畢敬地說:“太上老君在上,今日賽寶會,三界仙友已各顯神通,不知老君有何至寶,亮出來,令小仙及眾位仙友一開眼界。”
太上老君正在高興之時,沒想到榮光天王的用意,答道:“老仙初到天宮,寶珠卻是一顆也沒有,請?zhí)焱鹾透魑幌捎岩娬彙!?
神仙們都點點頭,表示理解。榮光天王卻進一步說:“老君沒有寶珠,倒還好說,但若一件寶貝都沒有,日后如何服眾?”
坐在太上老君一側(cè)的觀世音菩薩,見榮光天王有意挑事,斥責道:“放肆!太上老君一向只重修道行,播講真經(jīng),哪里像你,只憑幾件寶物逞兇逞能,還不快退下!”
榮光天王此時正以為得計,哪里肯聽,說:“既然老君道行高深,小仙倒要討教一二。”說罷,掏出一個碧玉金釵,故意在太上老君眼前晃了晃,說:“你能破得這件寶物,我們服你,否則,就請把太上老君尊位讓出來,讓別人來坐。”
滿堂眾仙見榮光天王竟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來,驚得一齊卷了舌頭。
觀世音菩薩念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玉帝也覺得榮光天王無理取鬧,太囂張了。心想:讓老君懲罰一下這小子也好,免得他日后犯上作亂?谥泻鹊溃骸皹s兒不得無理!”
太上老君看出了真情,淡淡一笑,向玉帝點點頭,說:“不妨事,不妨事!彼钢鴺s光天王手中的碧玉金釵道:“此乃王母娘娘侍女遺下之物,你拐騙得來,難道老仙不懂嗎?哼!”他捋了捋胸前飄垂的長髯,兩個手指輕輕一捻,捻下一根花白胡須來,說:“天王若能用金釵將這根胡須破了,老仙立刻稟明玉帝,將太上老君之位讓給天王!
榮光天王沒把這小玩兒瞧在眼里,說:“好!”揮著金釵,就要斗法。
“慢!”玉帝說,“既然賭輸贏,雙方都有份,老君輸讓位,榮兒輸了也該讓位才是。”
榮光天王自以為穩(wěn)操勝券,高興地叩拜:“遵玉帝金旨!北惆呀疴O一丟,放出烈焰,要把那根白胡須連同老君下巴的長髯一并燒掉。
玉帝及眾仙饒有興趣地觀望著。但見白胡須與烈焰卷在一起,隨后躍上烈焰的頂端,舞動起來。太上老君口念咒語,指揮胡須,那根白胡須時而柔緩,時而剛勁,像一條鋼鞭,揮打烈焰。一會兒,突然“樸”一聲,像放鞭炮,那胡須爆起一團白光。霎時間,烈焰消失了,金釵破裂了,碎片撒滿一地。而那根白胡須安然無損,輕飄飄落下來,橫臥在堂中玉幾的一排筆架上。
“好!好!”眾仙發(fā)出一陣歡呼。
玉帝宣布:“榮兒,從今以后,榮光天王的爵位沒有了。”
榮兒惱羞成怒,不顧一切地奪過天宮衛(wèi)士的大刀,朝著筆架上那根白胡須又砍又剁起來!皣帯币宦,鋼刀折斷了,胡須依然未見傷損分毫。
榮兒發(fā)起瘋來,丟了斷刀,把那根胡須抓到手,又撕、又折、又咬。然而,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那根胡須越撕越長,變成一條堅索,如長蛇一般,將他一層一層地-起來!皳渫ā币宦,榮兒摔倒在地,越動繩索捆得越緊,動彈不得。他大叫道:“皇上救命!”
玉帝說:“自作自受,任憑太上老君處置!
老君見狀,手一抬,胡須回到他手上。他把胡須粘在下巴上,完好如初。
榮兒丟掉了天王寶位,遷怒于太上老君。他爬起來,祭起最后的法寶:將一串珍珠變成千百支利箭,一齊向太上老君射去。老君不慌不忙,嘴一張,噴出三昧真火,把利劍化為塵土。
玉帝龍顏大怒:“榮兒行兇傷人,罪不可赦,開除仙班,貶入人間為昆蟲!
昆蟲分益蟲、害蟲兩類。榮兒若有改悔之意,可為益蟲,如蜜蜂、蜻蜓之類,為黎民除害蟲,積累陰功,修成正果化為人形,再升仙班。但他一意孤行,化為瘟疫蟲、蝗蟲、蜘蛛,為害足表、果老一帶的農(nóng)作物,為害黎民百姓。
太上老君慧眼一看,便知榮兒在下界作亂。他變化著一個算卦的先生來到人間。
這天,足邦街的族長梁志德坐在村頭,一個算卦的先生朝向他走來,仙風道骨,氣度不凡。梁志德站起來,恭敬地說:“先生遠道而來,請光臨寒舍一敘,有事請教!彼阖缘恼f:“打擾了。”
兩人走進梁家的廳堂,梁家來了客人,鄰居過來陪坐談話,坐定敬煙,賓主寒暄了一陣,便轉(zhuǎn)入正題。梁志德說:“今年以來,敝村害蟲甚多,蠶吃作物,糧食歉收,同時,人畜也不安寧,多病多災(zāi),人丁減少,不知何故,請先生指教!
算卦的說:“此乃妖孽作怪,此妖怕光怕火,正月是它抵抗力最弱的月份,爾等可制作花燈,或懸掛或游街;ù硇『。小孩多陽氣旺,妖孽懼怕而遠遁,可保人畜安康,人口興旺。每年插秧后,每家每戶要養(yǎng)鴨子,放入稻田吃蟲子,可保五谷豐登!
梁志德拿出二兩銀子來作為酬謝,算卦的不要,告辭出門,化作清風,消失于無形,眾人方知是神仙下凡指點迷津,一齊下拜叩謝。當天,梁志德與眾人商議,決定正月十六鬧花燈。從此以后,這個習慣一直沿習下來。
每年元宵節(jié),各家各戶就做準備工作。全街共同制作一頂大型的鼓型彩轎燈,高約2.5米,直徑約1.5米,八角四方,兩頭稍大,懸掛鮮花,中間略小,點綴龍鳳花鳥,美觀大方。八人抬著這個大花燈先放在全街的制高點上,使街上的每一家都能看到,大花燈里插著一支紅蠟燭,點亮后,照得整個燈的龍鳳花鳥一清二楚。
與此同時,各家各戶各顯神通,都精心制作兩三個不同樣式的花燈,品種繁多,每個花燈都不能有雷同之處,即使相類似的也各有千秋,一戶比一戶扎得更精致,更漂亮。村民猶如藝術(shù)家在比賽自己得意的藝術(shù)品。
花燈有:走馬觀花燈、蛟龍戲水燈、猛虎出林燈、錦豹跳躍燈、鳳凰展翅燈、孔雀開屏燈、嫦娥奔月燈、八仙過海燈……數(shù)不勝數(shù),每一盞燈邊角都掛上各色各樣鮮艷的花,滿目琳瑯。十六日那天,各家各戶門口上掛有小燈籠、小花燈,戶戶放光彩,整條街道形成一片燈的海洋,壯麗美觀。
全街的花燈都準備好了,就向周邊的鄉(xiāng)、鎮(zhèn)、縣發(fā)出請?zhí)埼椠、舞獅、采茶、男女青年山歌隊前來參加助興。受到邀請的舞龍、舞獅、采茶等文藝隊,給予豐厚的紅封包酬金,并當作貴賓來宴請。由于照顧周到,禮數(shù)齊全,來人特別多。各家各戶在花燈節(jié)的那一天,都準備好酒席,約集兄弟姐妹和親朋好友到自己家作客,朋友越多越光彩。各方客人都按期前來,老人小孩預日抵舍,提前到達。
正月十六日晚上掌燈時分,開始舉行游街拜年,由六個或八個年青力壯的彪形大漢抬著大花燈領(lǐng)路,每戶一人提著小花燈緊跟,后面就是舞龍舞獅隊、采茶隊、斗雞隊、馬鹿隊、鴻鵠隊等,鑼鼓喧天,浩浩蕩蕩,輪流到全街的家家戶戶門口,舞動拜年,一直鬧到深夜零時方止,花燈游街結(jié)束后,舞龍、舞獅、采茶戲等,各自選點舞大場,供觀眾欣賞。青年男女對唱山歌,拋繡球,通宵達旦,十分熱鬧,天亮后才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