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拱山傳說,流行于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qū)民間文學,江蘇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之一。
沈拱山的故事流傳約有一百四十多年的歷史,起源于清朝咸豐年間,成熟于清朝末年,這段故事形成的時期,正是中國的封建制度走向崩潰,清朝朝廷傾軋腐敗貪官污吏橫行,民不聊生,廣大群眾反封建、求民主的思想意識逐漸增強,因此便借助沈拱山生前敢于伸張正義,智斗官僚公紳等趣聞軼事,按照自己的意志和需要,豐富加工成沈拱山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發(fā)展成了一組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沈拱山為主人公的故事群。
從目前我們掌握的資料,沈拱山的故事大體可分為這樣幾種類型:
1、表現(xiàn)他路見不平,見義勇為,敢于伸張正義。如《賠船拆樓》、《算命破案》。
2、表現(xiàn)他蔑視權貴,傲骨凜然,敢于懲惡揚善。如《水中撈月》、《搗官船》、《清水明鏡》。
3、表現(xiàn)他助弱抑強,巧剎歪風邪氣,痛擊土豪劣紳。如《審羊皮》、《巧治淫棍》。
4、表現(xiàn)他助人為樂,有求必應,樂于為群眾排難解紛。如《斗富濟貧》、《看風水》。
5、描寫沈拱山晚年生活的。如《沈拱山之死》、《聚寶盆》。
《沈拱山的故事》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經(jīng)過長期的演變發(fā)展形成了如下的一些基本特征。
1、沈拱山這位機智人物,他既是個知識分子,又是個勞動者,他和廣大人民群眾同命運共呼吸,在漫長的一生中經(jīng)常站在反壓迫、反剝削斗爭的前沿,他是反抗封建統(tǒng)治的英雄,他的所作所為,完全是群眾利益的代表和保護者,人民群眾把他看成是拯救危難的希望,走出困境的領路人,他最有正義感,最富有斗爭精神,顯然是他具有了表達人民群眾思想意志的特征,有著強烈的人民性。
2、沈拱山機敏過人,遇事總難化險為夷,凡參與斗爭,必能獲勝,再困難的逆境,只要沈拱山一出現(xiàn),就能給人以智慧,以人以信心,給人以力量,他詼諧、幽默,給人以啟迪,所以故事有了愉悅人身心、滿足人精神需求的功能特征。
3、《沈拱山的故事》以口頭民間文學的形式經(jīng)過歷代文化人和人民群眾的加工,使其故事充滿神奇色彩,風趣幽默,使這一故事在里下河地區(qū),乃至更廣的地區(qū)是長年不衰、具有顯明的傳奇特征。
4、《沈拱山的故事》起源于鹽都郭猛卞戴,在古代正史上沒有他的地位,但眾多的有關典籍中,史料記載都不少,人們通過世代的口頭相傳這一方式,將故事一一的完善,加工固定了下來,恰好說明了沈拱山故事具有真實性特征。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