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天官的傳說,淮安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
戚天官的傳說講述的是明朝泗州招賢里(今盱眙鮑集鎮(zhèn))進士戚天官戚杰(1545—1576)巧改圣旨救災民的故事,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在盱眙及周邊地區(qū)傳承至今,經(jīng)久不衰。戚天官以他冒死為民抗爭的美德,為世代所推崇,也成為古泗州、盱眙人尊崇的偶像、福星。自清至今,更成為當?shù)厝嗣裆裨捔说娜宋,而“天官賜福”也成為蘇北人民世代承傳的習俗。
明朝崇禎年間,戶部有位戚天官是古泗州戚莊人,為官清正廉潔,愛民如子,頗得皇上信任。有一回,戚天官奉旨淮泗一帶視察民情,發(fā)現(xiàn)泗州一帶遭大旱,顆粒無收,苛捐雜稅卻有增無減;鼐┖螅⒓醋嗝骰噬洗箝_恩典,免泗州錢糧三年,賑百姓米谷萬擔。不料,當時西宮娘娘得寵,她非說戚天官慌報災情,庇佑家鄉(xiāng),于是皇上沒有準奏。時隔不久,西宮娘娘要回四川省親,為了到家鄉(xiāng)顯擺威風,便要皇上下旨免去四川朝糧三年,另給她萬擔米賑濟鄉(xiāng)里。皇帝準奏,著欽差捧旨先行。戚天官十分氣惱:“泗州天災地荒,倍征捐稅;四川連年豐收,卻免稅賑糧,真是豈有此理!逼萏旃傧肓藗主意,他把欽差請到酒館用酒灌醉,用朱筆在四川二字中各加上0 ,將“上四川”改為“上泗州”,欽差到泗州宣讀了圣旨,使泗州百姓免受三年饑荒。
西宮娘娘記恨戚天官,為了教訓他,刻意找了個機會請戚天官入宮對弈。弈棋中途,西宮娘娘落子時,乘勢用長袖將一顆棋子掃落到桌下。戚天官彎腰撿棋,西宮娘娘趁勢用腳踩住了他的手,并放聲大呼:“戚天官調(diào)戲我!比缓蠓餍涠。西宮娘娘跑到皇帝面前大哭大鬧,以“風吹棋子落,調(diào)戲娘娘腳”為名,要皇上為她作主,定戚天官死罪;实勐牶螅环智嗉t皂白,下令即刻捉拿戚天官。戚天官自知此劫難逃,回家安頓好了家小后,準備自去受刑。不料尚未動身,御林軍已經(jīng)將天官府圍住,他不愿受辱,便吞下自己朝服上的金紐扣,墜金而亡。戚天官蒙冤而死的消息傳到泗州,民眾悲痛萬分。為了紀念戚天官,緬懷他的大恩大德,百姓自發(fā)地在泗州城西北建了一個特大的墳墓,以巨大的黑漆棺材厚葬,后人將之稱為“天官墓”。當?shù)夭簧偌彝ドw新房和過年時,都要貼上“天官賜!睅讉大字,以緬懷天官恩澤,現(xiàn)已成為盱眙及周邊地區(qū)祈福的民俗。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