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別稱毛穎,管城子、管城侯,是“文房四寶”之一。毛筆起源很早,典籍記載,見于商朝;湖南長沙和河南信陽,均有戰(zhàn)國竹桿毛筆出土。在諸暨,也有制作毛筆的傳統(tǒng),清、民國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還有不少制筆作坊和銷售的筆莊。
毛筆材料主要分毛料和桿料兩類。毛料多為動物的毛羽加工而成,有山羊毛、野兔毛、黃鼠狼毛、香貍毛、馬鬃、豬鬃、鼠須等。桿料以古竹梗為主,(亦有用銅管、紅木、檀木、牛角、象牙等制成的),還有扎線、黏合劑、松香、麒麟菜、漆片、生漆、六角菜。
“毛筆制作技藝”于2015年11月入選第六批紹興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信息來源:紹興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