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成都人都有個習慣,立冬就喝羊肉湯。但是,在大街小巷的眾多羊肉店中,唯有一家是老成都味的羊肉館,那就是擁有百年歷史的老字號羊肉湯——秦川號。
秦川號是一個可追溯到清朝末年的百年老店。當時,富甲一方的秦家,不僅擁有二艘大船,還有上百畝牛羊屠宰場,為拓展生意,這年,秦家又開起了專賣羊肉湯的館子,取名為“秦川號”。
羊肉湯既能進補又能防寒,所以大受老百姓喜歡,可羊膻味重,所以,許多地方,在熬羊肉湯時,都會放入姜和胡椒。可惟獨秦川號羊肉湯,就偏偏不放這二樣,吊出的羊肉湯不僅不膻,還鮮美無比。據說,哪怕是每頓倒掉的沉湯,滋味也好過別家的羊肉館。
作為成都保留至今的唯一一家成都傳統羊肉湯館,在整個燉煮烹飪過程中依然保留著成都羊肉湯的傳統做法,不添加蔥、姜、蒜、胡椒等燥性調料壓蓋羊肉的膻喂。使用秦川號祖?zhèn)鞣椒ㄟM行燉煮,并保留羊肉鮮味,不膻,不燥,溫補。
秦川號自1902年由創(chuàng)始人秦大川創(chuàng)辦以來至今已有108年的歷史,也是成都至今唯一一家成都傳統手工羊肉湯,開業(yè)至今以來一直受到成都人世世代代的青睞。在文革時期曾被當時政府沒收,歸屬與東城區(qū)飲食公司名下,改革開放后再度清理歸還給秦氏家族,現由秦氏家族第4代掌門人秦其昌執(zhí)掌。
秦川號羊肉湯制作首先原材料的選用必須是土羊肉,在宰殺后不得經過冷藏使用。在下鍋以前2小時對羊肉進行剔骨,方法為人工使用傳統刀具進行剔骨,剔骨時不得將羊肉割斷,剔完后保持骨架與羊肉的整體性,便于下一步操作。整個燉制過程需要約3小時左右的大火燉煮。首先將羊頭,羊骨下鍋,約1小時侯將羊肉主體部分下鍋。開鍋后再下入羊腿與剔骨肉部分。其間分三次將大火調為中火再下入秦川號相關配方。在第2-3小時中,分時將不同部位的肉類起鍋,骨頭繼續(xù)留在鍋中中火燉煮。肉類起鍋后,不同部位的肉做不同菜肴的使用。肩胛與剔骨部分做粉蒸羊肉使用,身體主要部分做湯鍋使用,腿部與肋條做炒菜使用。
秦川號羊肉湯區(qū)別于現在大街小巷的其他羊肉湯館,秦川號吊湯的手藝是秦家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湯啥子顏色、羊肉冒好久、啥子味,都是祖上有規(guī)定的。據說,哪怕是每頓倒掉的沉湯,滋味也好過別家的羊肉館。惹得老成都人,冬天吃,夏天也吃。
信息來源: 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