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派古琴藝術自正史起在四川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有說3000多年)。中國琴史公認古琴的始祖伏羲乃今四川閬中人氏,“往來閬中與都廣之間(都廣即廣都,即今成都雙流)”。他倡導伐木斫琴,以琴德育民治國。正史《史記》記載春秋時期孔子問樂萇弘,萇弘為孔子之師,萇弘乃四川資中人氏。今四川綿陽、資陽東漢墓中,出土不少陪葬的撫琴俑;在四川雅安漢代高頤闕上也刻有“師曠鼓琴圖”,而四川發(fā)現(xiàn)的漢代畫像磚上,有不少彈琴鼓瑟的場面?梢姡拇ü徘偎囆g歷史悠久,在四川人的文化生活中比較常見,受到人們的喜愛。
古琴音樂本質(zhì)上是文人音樂,文風盛則琴樂興,蜀中古琴能夠發(fā)展成為一個流派,是以文化的繁榮為基礎的。四川的琴人往往與文人分不開。西漢司馬相如不僅是才華出眾的辭賦家,也是技藝高超的琴家,他以琴曲《鳳求凰》為媒,與卓文君喜結良緣。在他的《美人賦》中提到了《幽蘭》、《白雪》等琴曲。東漢思想家揚雄,四川郫縣人,對音樂和琴學頗有研究,撰有琴學專著《琴清英》。至唐代,詩仙李白琴、棋、詩、畫俱全,關于琴的詩就有四十多首,他還為多首琴曲填寫歌詞,流傳至今,如《雉朝飛》、《雙燕離》、《幽澗泉》等。詩人陳子昂亦愛琴,常借琴寓人,以人明志。歷史上,四川民間和寺院中還有一批琴藝高超的琴家,從當時的文學作品中記錄了他們活動的身影。
川派古琴藝術經(jīng)過千年積累,真正成為琴壇的一個流派,這其中青城山道士張孔山做出了重大貢獻。張孔山生活在清咸豐年間,本是浙江人,他少學音律,出家當?shù)朗,云游四方。在青城山中皇觀留駐后,對蜀中古琴情有獨鐘,四處尋訪琴人,切磋交流,與當?shù)厍偌覘钭蠔|、錢綬詹等交情很深,深刻領會蜀琴風韻。1876年,他與弟子葉介福一起,將唐彝銘搜集的幾百首琴曲進行改編、審定,編著了明清以來收錄琴曲最多的《天聞閣琴譜》,其中《高山》、《流水》、《瀟湘夜雨》、《平沙落雁》、《孔子讀易》、《化蝶》、《醉漁唱晚》、《漁樵問答》八首琴曲是由張孔山親自整理,與其它譜本有較大區(qū)別,加深了琴曲的審美意味,被認為是川派的代表曲目。特別是張孔山的《流水》,運用了獨特的演奏技法,創(chuàng)造了“七十二滾拂”,寫景寫情都非常有特色,成為后人學習的首選譜本。
現(xiàn)代川派古琴琴家很多,《今虞琴刊》載有部分名錄,其中顧雋、顧犖、顧梅羹的琴藝源于張孔山嫡傳弟子顧玉成,他們將傳譜輯為《百瓶齋琴譜》,還在長沙組織了我國最早的“南熏琴社”進行琴事活動,雍葉婉貞、廖文甫、喻紹澤、喻紹唐的琴藝源于張孔山另一嫡傳弟子葉介福。四川的琴家還有侯作吾、龍琴舫、裴鐵俠等。侯作吾先生是我國第一個將古琴簡字譜譯成五線譜出版的人,裴鐵俠先生著有《沙堰琴編》。
現(xiàn)代四川琴人和社團也很多,比較著名的琴人團體有“東坡詩琴社”、“錦江琴社”、“合真琴社”、“梓又琴館”等十三個琴社。
川派古琴主要流行于成都及其周邊區(qū)域,最早的資料記載于春秋戰(zhàn)國后期,司馬遷《史記•樂書》載孔子曰:唯丘聞萇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話中的萇弘,可以算是蜀樂的最早的祖先。蜀派琴人,據(jù)歷史記載,遠有司馬相如、揚雄、李白、蘇軾父子;近有張孔山、顧玉成、喻紹澤等,名家輩出。川派琴曲,最負盛名者當有《高山》、《流水》。清代青城山道士、川派古琴藝術宗師張孔山,在《流水》的原譜上再創(chuàng)作的“七十二滾拂”已被國際社會公認為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精髓乃至人類聲音的經(jīng)典之一。這些歷史,讓川派古琴成為中國古琴藝術中一個最大、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有人甚至將蜀派古琴發(fā)源地成都譽為中國的“琴都”。
《保寧府志序》記載,“夫閬中渝水為華胥之淵,伏羲所都!薄肚贂笕酚洝胺俗魅逑抑猪酵榍,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其樂曰立基,曲曰架辯!边@是關于四川古琴最早的資料。隋唐時期有隋煬帝的兒子楊秀為蜀王來川地斫琴千面散于人間的記載。唐代四川古琴斫制水平精湛。成都雷氏家族斫制的“九霄環(huán)佩”現(xiàn)藏于故宮成為國寶。雷儼為唐明皇幸蜀時宮中的琴待招。李白、杜甫、房琯等大批琴家匯集成都,宋代眉山蘇氏琴藝、琴學為集大成者,大大豐富了川中琴藝的演奏和琴樂理論。明清時期,川派琴藝漸成體系。1876年,《天聞閣琴譜》問世,川派古琴藝術理論基礎形成。張孔山的《流水》等曲的傳播,使川派琴藝從理論到曲體成熟得到公認。20世紀90年代后,川派琴藝在成都舉辦的兩次國際琴會推動下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出了一批新創(chuàng)琴曲,目前有操琴人300余人。
唐初著名琴家趙耶利說:“蜀聲燥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時之俊快。”這概括了蜀琴琴風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這一特征表現(xiàn)在速度上是“快急”,表現(xiàn)在力度上是“剛強”,蜀聲燥急的價值在于以“清婉”為特征的琴韻有了對比和比較。“若激浪奔雷”的演奏風格,豐富了琴曲的藝術表現(xiàn)力,煥發(fā)了作品的青春活力,為絢爛多姿的琴壇增添了色彩。
歷代斫琴為全國之先,古今川中斫琴技藝享譽中外。
川派古琴歷史厚重,文獻豐富,地域特點濃郁,樹一派之風格,影響中外!傲魉币磺鷤鞅槿蚯賶。川派古琴藝術是四川古文化建設和新文化建設中的重要陣地。
信息來源:成都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