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照麥稈畫
嘉興秀洲高照麥稈畫利用民間自然資源麥稈,經(jīng)過熏、蒸、漂、刮、推、燙、剪、刻、編、繪等多道工序,依麥稈本身的光澤、紋理和質(zhì)感,一般不著色,根據(jù)需要進行剪裁和粘貼而成。其圖案范圍很廣,山水風(fēng)景、花鳥魚蟲、人物走獸、房屋建筑等都可以入畫。麥稈畫的選材很講究,最好是選用干燥的大麥稈的第二節(jié),所以采集材料挺費時間。選好材料后,再用小刀將麥稈輕輕剖開,然后用電熨斗將剖開的麥稈燙平。燙的時候要注意電熨斗的火候,溫度太低不易將麥稈燙平,溫度太高又容易把麥稈燙壞。燙好的麥稈還須夾在書本里,這樣才能使麥稈保持平整。材料選擇好、壓平整后,接下來就是畫圖案了。畫圖時,用復(fù)寫紙將要繪的圖案印在薄紙上,依據(jù)圖案再將壓平的麥稈用膠水粘貼上去,然后用刻刀依圖畫刻出圖案。雕刻圖案這一步很關(guān)鍵,尤其是雕刻動物圖案,要依不同的走勢,采用不同的折光,這樣才能使刻出的動物圖案栩栩如生。為了使圖案在觀賞時更具立體感,雕刻完成后,還須用泡沫塑料進行襯墊,而后再用電烙鐵燙出不同層次的顏色,這樣整個圖案的效果就更加逼真了。
麥稈畫和剪紙、布貼一樣,是一種剪貼藝術(shù)。在畫面風(fēng)格上,以民間傳統(tǒng)工藝為本,努力追求時代特色;在色彩運用上,以麥稈自然色為主調(diào),點綴少許明快色彩,配以紅與黑相間的底紋,使其渾然一體。麥稈畫通過選、燙、畫、粘、刻、烙等十幾道加工處理工序制作而成,具有光澤透亮、裝飾效果好、藝術(shù)感染力強等特點,制作出的人物、花鳥、動物栩栩如生、古樸自然、高貴典雅。用農(nóng)村隨手可得的麥稈經(jīng)過粗加工,包括選材、配色、刻剪、整燙、上色,做出精美的作品,工藝簡潔、明快、樸實,線條、色彩飽滿豐富,藝術(shù)感強烈,鄉(xiāng)土氣息濃厚。
高照麥稈畫被列入第二批嘉興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擴展項目名錄。
信息來源:嘉興圖書館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