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草畫又叫麥稈畫,是始于隋唐時代的宮廷工藝品,和剪紙、布貼一樣屬于剪貼藝術(shù)。相傳,東漢劉秀被王莽追殺,藏匿于麥地之中,麥草隨即化為樹林保護(hù)劉秀。后來當(dāng)?shù)厝艘曽湶轂槠砀S橹,特制麥草畫,供奉神靈。
蒲縣麥草畫采用純天然麥秸桿為原料,整個制作過程有20多道工序,主要包括:熏、蒸、燙、漂、拼料、下料、燙料、粘料、裝裱等。制作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麥桿本身的自然光澤和質(zhì)地,對其進(jìn)行熏燙,結(jié)合溫度的高低變化,對熏燙部位分輕重緩急靈活處理;技術(shù)上吸收國畫、版畫、剪紙、烙畫等諸多藝術(shù)手法,使麥桿表面形成深淺不同的層次和色變,之后再經(jīng)剪、裁、印、貼等工序,從而制作出既古樸典雅,富麗堂皇,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藝術(shù)作品。制作工具有剪子、刀子、鑷子、尺子、鉛筆、膠、刷子、烙鐵、染料(兩稀)、畫筆、鍋、盆、紙等。作品分為浮雕麥草畫、麥草軸畫、麥草工藝花瓶、麥草工藝口杯等五大系列上千個品種。
蒲縣麥草畫色澤鮮亮、形象逼真,融扎畫與烙畫技藝為一體,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另外,麥草畫取材方便,制成的作品色彩亮麗,造型逼真,不僅適合各種場合的裝飾美化,更是饋贈友人的最佳禮品,還可以做為一項文化產(chǎn)業(yè),在當(dāng)?shù)丶右园l(fā)展,并以此帶動地域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從而獲得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信息來源:山西省政府辦公廳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