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山區(qū)霞云嶺鄉(xiāng)境內(nèi),有一座高山叫蕎麥山。相傳遠古時代并沒有這座山,這里只是一條光禿禿的嶺。
有一年夏季,正值禾麥拔節(jié)之時,突然遇上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旱災(zāi)。似火的驕陽炙烤著大地,僅僅幾天的工夫,禾苗就全部旱死了。這時就算是有糧食種籽,耕種的時節(jié)也早過了,何況人們一點兒糧種也沒有了呢?今年沒有收成,來年可怎么生活呀?人們犯愁了。逃奔他鄉(xiāng)吧,可這里每天都有許多逃難的人群涌來。據(jù)這些人講,他們是從幾百里甚至數(shù)千里之外逃來的,那里旱災(zāi)、水災(zāi)、蟲災(zāi)、瘟疫接連不斷,致使許多村鎮(zhèn)都變成了荒野,尸體隨處可見。
至此,這里的人們由愁苦變得徹底絕望了。等死吧。每個人都這樣想著。但求生的欲望又促使他們并不坐以待斃。死,畢竟是痛苦的,是人們極不情愿的。要活下去,即使多活一天也是好的。
為了活命,男人們每天很早起床,到陰坡或溝里尋找一些耐旱的植物,把一切能食用的果實、根、莖、葉采集回家,老人和婦女精心地把這些東西弄熟,再放上一點兒糧,將就著活下去。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比斯獬赃@些東西怎么行呢?沒過多久,人們就全身浮腫起來。男人再也沒有力氣遠行了,采集回家的東西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有不少人相繼死去。眼看將到秋季,但收成在哪兒呢?人們徹底絕望了。
在一個漆黑的夜里,忽聽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把這里的人們從睡夢中驚醒。響聲過后,整個大地一片耀眼的光亮。借著亮光,人們清楚地看到遠處的山梁上碧綠一片,眨眼之間就變得一片金黃。其中還有不少黑乎乎的小山包。亮光過后,這里復(fù)又漆黑一片。一連幾夜都是如此。人們先是害怕,后來變?yōu)轶@奇,再后來就想知道個所以然了。
一天早晨,幾個年輕的小伙子斗膽來到了這條山嶺。一看,他們不禁驚呆了。原來光禿禿的山嶺到處長滿了一種叫不出名兒的植物,上面結(jié)滿了黑褐色的四面體果實。用手掰開,里面白白的,放在嘴里嚼了嚼,一股糧食的香味立即飄灑出來。他們高興極了。再一看旁邊,還有許多堆這樣的果實!斑@就是夜里所見的小山頭。
“老天哪,這下我們可得救了!”幾個人忘情地呼喊著。稍頃,他們又飛跑回村,招呼鄉(xiāng)親們快來這里收糧食。
附近的人們聞訊都來到了這里,爭先恐后地收割這些糧食作物。奇怪得很,這么幾堆果實和不大的一片物,竟把附近人家的糧囤都灌滿了?蛇@糧食叫什么名稱呢?誰也說不清楚。正當大家議論紛紛之際,忽聽半空響起了一個聲音:
蕎麥家在天堂安,
為救黎民下凡間。
夏末耕種秋收獲,
食之健身味甘甜。
這聲音是那樣的清楚,大家全聽明白了。原來這種糧食名叫蕎麥呀。人們激動萬分,一齊跪倒,向蒼天拜謝。
第二年,人們播種了蕎麥后,獲得了空前的大豐收。大家不忘此嶺的救命之恩,個個背了蕎麥來這里還愿。他們長跪謝恩后站起身時,不禁大吃一驚,他們倒下的一堆蕎麥已經(jīng)緊緊地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座高山,那山形狀宛如一粒碩大的蕎麥,因此就把這座山叫蕎麥山。
自此以后,每日清晨,當陽光照在山上時,都發(fā)出耀眼的金光。夜深人靜,那里也時常有金光閃現(xiàn)。不久有人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奧秘,原來蕎麥山上住著一對金鴿子。據(jù)此人們猜想:那蕎麥可能就是這對金鴿子給大家送來的。從此以后,這里的人們對蕎麥山更是視若神明,天天遙相禮拜,誰也不敢輕易踏上此山。
可是沒過多久,忽然來了兩個進山尋寶的貪財鬼——張圖金、李為銀。他們得知這座山上有兩只金鴿子,立即欣喜若狂,不顧旅途的勞累,發(fā)瘋地向蕎麥山上跑去。
他們剛爬到半山腰,就發(fā)現(xiàn)了幾顆金光閃爍的蛋,二人就沒命地搶了起來。搶了一陣后,張圖金猛然發(fā)現(xiàn)不遠處的山洞里發(fā)出一閃一閃的金光,就又不顧一切地攀向發(fā)光地點。到洞口往里一瞧,一對金鴿子正偎依著在一起睡覺呢。因為洞口太小,人鉆不進去,無法捉住它們,兩個人商量好,一個看守洞口,一個下山找鑿石工具。
張圖金走后,李為銀等了很長時間,才見一只金鴿子走到了洞口,趴在地上“咕咕”地叫著。李為銀心想,要是捉住它,何愁今世沒金銀?就猛地朝它撲去。不料,金鴿子被驚飛了。李為銀一腳踏空,向山下滾去,正好砸在取工具回來的張圖金身上,兩人一同墜崖而死。洞里的另一只金鴿子也趁機飛走了。
這里的人們恨死了這兩個貪財鬼。每當提起此事,他們都會氣憤地說:“要不是這兩個貪財鬼,金鴿子一定會和我們永遠相處下去的。”
多少年后,每當提到蕎麥,這里的人們就會想起蕎麥山,想起蕎麥山上的金鴿子。
——全文選自《<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詞曲創(chuàng)作地——霞云嶺》
信息來源:區(qū)文旅局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