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民又稱“怯鄰戶”,明代稱“丐戶”,后世稱為“墮民”。在浙江紹興及屬縣亦稱“丐戶”或“樂戶”。元明清時(shí),浙江紹興及屬縣境內(nèi)受歧視的一部分平民。數(shù)百年來,被視為“賤民”之一種,不得與一般平民削籍和通婚,與平民同列。墮民亦不許應(yīng)科舉,多任婚喪喜慶雜役等事。
墮民雖與一般平民毗鄰相處,然習(xí)俗殊異,地位低下,一直在悲苦和被人輕蔑的環(huán)境下度日。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建立后,墮民獲得新生,與一般居民的界線完全消失,地位完全平等。
明代沈德符《敝帚軒剩語(yǔ).丐戶》:“今紹興有丐戶者,俗名大貧,其人非丐,亦非必貧也;蛟票久杳瘢灋榇朔Q。其人在里巷間,任猥下雜役,主辦吉兇及牙儈之屬,其妻入大家為櫛工,及婚姻事執(zhí)保監(jiān)諸職,如吳所謂伴婆者......男不許讀書,女不許纏足,自相配偶,不與良民通婚姻。即積鏹巨富,禁不得納貲為官吏!薄肚灏揞愨n.奴婢類.喜婆》:“紹興有墮民巷者,居方里,男為樂戶,女為喜婆。齊民婚姻,則其男歌唱,其婦扶持新娘梳妝拜謁,立侍房闥如婢,新娘就寢始出,謂之喜婆,能迎合人意,各遂其歡。服役之家有常主,如田之有佃,得自相頂替,彼此買賣,皆有契券;榧、祭祀外,常時(shí)則以說媒、售衣錦為業(yè)!
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紹興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