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人提前在正月十四過元宵節(jié),十四夜,這天也叫上燈節(jié),家家戶戶掛起了大紅燈籠,象征著生活紅紅火火。各家采集樟樹枝插到門楣上壓瘴氣。十四夜的飲食是極為豐富的,在寧海各有不同,城關(guān)及北路西店一帶吃湯包,東路一帶吃的是團(tuán),西路一帶飲食中午是米筒,晚上吃“糊了沸”,稱“羹”。頭年娶了新媳婦的人家,還要新媳婦掌勺做甜羹給鄰居們吃,稱“媳婦羹”。晚飯后,各家各戶“燂址界”。燂址界后,大家出門鬧元宵,有看燈會(huì),猜燈謎的。大街小巷里掛滿燈籠,貼上謎題,眾人紛紛參與其中。晚上還要進(jìn)行舞獅舞龍表演。舞獅隊(duì)要去新娶了媳婦的人家表演“麒麟送子”;舞龍隊(duì)則讓人家來?yè)専舨。十四夜里,村里一般要演大戲,稱“燈頭戲”。
信息來源:寧波市文化館(寧波市展覽館寧波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hù)中心)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