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坑鎮(zhèn)位于東莞市中部,地處穗、深、港經濟黃金走廊,交通網絡完善,北距廣州70公里,南至深圳60公里,往東莞火車站6公里。東、西、南、北分別與東莞市寮步、大朗、常平、橫瀝、茶山等鎮(zhèn)接壤。全鎮(zhèn)面積27.5平方公里,常駐人口2.8萬,流動人口10多萬人。鎮(zhèn)府駐地距市中心區(qū)20公里。
東坑鎮(zhèn)是大朗、大嶺山和石龍的水陸交通中轉站,來往車船甚繁。相傳明朝萬歷年間,塘唇村一盧姓大戶需雇長工耕作,人們聞之前來受雇。來的人多,其他大戶亦前來雇去。逐漸形成規(guī)律。每年二月二開耕節(jié)前,農工自發(fā)來到東坑找雇主。由于多在二月初二訂立雇用契約,于是附近想出賣勞力者,頭戴竹笠,肩披布巾,前來受雇,坐在塘唇圍前的圍籬下,等待“賣身”。而想找雇工的雇主也在此時前來選擇,挑中以后,便帶雇工到茶樓去飽吃一餐,作為定身。這樣買賣雙方便形成一種默契,定時定點。隨著市場不斷的擴大,來往的需求不斷增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賣身節(jié)”。
由于各地是日來往東坑的人甚多,小茶攤、小食檔隨之而設,繼之是小農具、雜物攤檔、各種日常用品、農貿物資不斷增多,逐漸形成熱鬧興旺的圩市,熙熙攘攘。傳說趁節(jié)者須買一點東西帶回家,才會興旺發(fā)達,大吉大利。附近的商販,農人也紛紛前來撤銷自己的商品或土特產,于是,二月初二當天,不但本邑人遠遠前來趁圩,甚至省佛陳龍以及增城、博羅等地也有人前來。
“賣身節(jié)”根植民眾,解放后已成為集工商、農貿、文化、娛樂、民風民俗于一體的民眾節(ji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