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在中國的神話故事中稱為太上老君,后來老百姓稱他“李老君”。
相傳,農歷二月十五是李老君的生日!吨袊裣蓚鳌分姓f,李老君于庚辰午二月十五日卯時降生在楚地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又有民間故事說,李老君為了讓世人有炭燒,將炭種一直撒到汾州、孝義境內,孝義地下才有了黑炭。因而,舊時的煤窯又都把李老君作為煤神來供奉,于是有了二月十五日的“煤神節(jié)”。
孝義是產(chǎn)煤地區(qū),在二月十五這天,煤窯和開辦煤礦的地方都要給李老君慶壽,祈求這位煤神保佑煤窯一年生產(chǎn)平安。先舉行祭祀,在窯口擺放八仙桌,點燃香燭、拜訪貢品,然后進行文娛活動。一般是請唱木偶、皮影戲,當晚要演“打神戲”娛神,后來發(fā)展到請唱梆子大戲,戲要連唱三四天,俗稱“恭慶煤神,同行演戲”。
新中國成立后,各煤窯已不再搞祭祀這類封建迷信活動,但二月十五絕大多數(shù)的煤窯還是要請文藝表演團去熱鬧。一是沿于傳統(tǒng)習俗,二是讓煤窯職工和群眾一起娛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文藝活動越來越豐富多彩,煤窯也不單是請唱木偶、皮影戲和大戲,也有請秧歌班社、歌舞團、八音會的,還有舞獅子、玩龍燈的,一連熱鬧好幾天。
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聃是謚號,春秋時楚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東)人,生卒年不詳。他曾擔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后又為柱下史,通曉上下古今之變,晚年隱居于沛,躬耕授徒,講德論道,后西入關中,客死于秦。 入戰(zhàn)國后,他的語錄流傳浙廣,經(jīng)環(huán)淵最后整理,成《道德經(jīng)》上、下篇,即今本《老子》。在《老子》書中,把宇宙萬物的本看作"道"或"樸",有時稱"無"。道是創(chuàng)造一切的母力,超絕時空的絕對存在,永遠...... 詳細>>>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