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縣地處湖北省東南部,屬鄂東南低山丘陵區(qū),林業(yè)用地占國土面積44.8%,森林覆蓋率為43%,盛產(chǎn)樟、楊、杉、黃連木、黃檀、棗、楠等木材,是湖北省林業(yè)大縣。
陽新木雕有著悠久的歷史,主要流傳于陽新縣境內及周邊地區(qū)。魏晉至宋元時期,由于道教和佛教進入和宗族祠堂的建設,陽新木雕藝術主要體現(xiàn)在佛像、神像、龍鳳異獸、花鳥魚蟲的創(chuàng)作上。明清時期為陽新木雕藝術的鼎盛時期,境內頗為活躍的楚劇、采茶戲帶動了陽新木雕藝術的發(fā)展,歷史故事、戲劇故事、民間傳說、人物傳說都作為木雕題材內容開始展現(xiàn),廣泛應用于木制構建的民居、祠堂、戲臺及家具裝飾。其作品以實用和適用為本,以老百姓的需求為根,雕刻技藝日趨成熟。
陽新木雕步驟一般分制圖、選材、上稿、打坯、細工雕刻、打磨上光。雕刻技法大多以鏤雕和浮雕結合,深浮雕與淺浮雕相穿連,木雕畫面內容豐富,有情有景、妙趣橫生,記載著陽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古樸的民俗風情,充分展現(xiàn)了陽新的變遷和居民生活習慣和習俗,也體現(xiàn)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生產(chǎn)力和發(fā)展水平,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關系與民間風俗習慣,對后世作品有著深遠的影響,是陽新歷代木雕藝匠文化理念和審美情趣的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