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有女兒出嫁哭嫁的習俗,最早的哭嫁習俗起源于不平等的原始強掠婚俗。這種哭喊之聲,既是一種反抗的行為,也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形式和手段。其中也有“嫁女哭嫁,越哭越發(fā)”的民間習俗在其中。
【哭百花】哭嫁習俗的別稱。興國州人哭嫁,凡歌必以花起興開言,所謂“無歌不哭花,無花不哭歌”,在嫁者的心目中,五谷開花、草木開花、月亮開花、天祥開花、石頭也開花,可以說,哭嫁歌是花的世界,花的詩篇。
哭百花有七個嚴格的習俗儀程,從上花轎之前的四十九天夜晚開嫁歌,七夜為一儀程,分“試哭”、“聯(lián)哭”、“勸哭”、“分哭”、“撩哭”、“嘆哭”、“謝哭”等;哭百花又分“百花歌”和“娘女歌”兩種不同內容的嫁歌,前者為塊狀結構,思維跳躍、分段而立的謠歌體式而存在,后者則有一定的情節(jié)故事,具有敘事性成分,因此又叫“身世歌”。婚事歌包括【哭百花】、【洗口歌】、【報嫁歌】、【哭媒歌】、【撩花歌】、【祭轎歌】、【哭茶歌】、【哭酒歌】、【哭開臉】、【哭嫁妝】、【哭祭橋】、【哭謎歌】、【哭娘女】、【對嫁歌】、【要禮歌】、【新嫁歌】、【撒帳歌】。
哭嫁現(xiàn)主要為嫁前一天和當天,最基本的表現(xiàn)特征是以哭當歌,以歌當哭,風風火火,虛虛實實。并不是用眼淚來衡量哭嫁者的水平,而是力圖用語言的精心組織創(chuàng)造,去刻畫生命歷程中的思維心態(tài)?藜薷璧目蕹糠制鸱淮,啼歌部分常見六度大跳,啟口音多為徽音發(fā)歌,結音多為商音兼有徽、宮。
陽新哭嫁歌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歌詞貼切優(yōu)美,旋律真切綿長,有動人心魄、催人淚下的感染力,同時有興教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