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桿稱的制作和使用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據(jù)說在秦代以前就有,但稱制不一,后由秦朝統(tǒng)一了度量衡,就一直沿襲了下來,至上世紀80年代前尚是我國最廣泛使用的稱量工具。然其稱制在建國后已從16兩制被改變?yōu)?0兩制,木桿稱的刻度也從16兩刻度改成10兩制刻度。本世紀初開始電子稱逐漸普及,但木桿稱因不受電源制約,識字少的人也能操作,故還有使用的市場。同時,現(xiàn)在還有相當一部分中藥店的稱重使用著這種木桿稱。
以前的木桿稱型制有大有小,大的可稱重二三百斤,中的可稱數(shù)十或一百多斤,小的可稱幾斤幾十斤,最小的甚至可稱幾兩幾錢幾分幾毫的,但大多家用木桿稱稱重在百斤以下。制作稱桿的材料有紅木、花梨木、銅藻木、紅藻木甚至用骨料(多為中藥房或金銀樓、鋪、店定制和使用)。其整個制作程序均由手工完成,分采購毛坯料、按已預定的稱重量大小將選中的毛坯料刨光滑、鉆眼、包頭(銅或鐵皮)、造紐、用稱砣定準星矯好尺寸、釘稱花、最后打磨、上油、擦石灰,其中選稱桿和定準星等環(huán)節(jié)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一支木桿稱完成的時間大多在4個小時左右。制作的主要工具有榔頭、剪刀、鉗子、鉆子、銓刀、割刀等。當前電子稱廣泛使用,制木桿稱業(yè)生意慘淡,制稱藝人多已改行,整個業(yè)界面臨消亡,當?shù)匾褜⒋思妓嚵袨椤胺沁z”保護項目,給予展示和一定的經(jīng)濟補助,使之傳承。
信息來源:寧波市文化館(寧波市展覽館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