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盆景始于南宋,鼎盛于明、清,久享盛譽,為中國盆景傳統(tǒng)流派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當時我國盆景主要流派之一。徽派盆景起源早,歷史悠久,造型技藝獨特,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是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與歙硯、徽墨齊名。徽派盆景的主要特點為“蒼古、奇特、自然、剛勁、莊重、幽雅”;张膳杈皹媹D師法自然,主次分明,巧拙并用,藏露得宜;主干造型突出拙樸、古態(tài)的滄桑感;枝葉剪截重在靈巧、秀氣,往往以拙求巧,以巧襯拙。每一件作品通過富有匠意的處理,形成上中下、左中右不同的藝術視點,給人以有機、統(tǒng)一、和諧的整體美感。主要造型有:游龍式、扭旋式、三臺式、迎客式、圓臺式、疙瘩式、劈干式、枯干式、懸崖式、提根式等等。其中游龍式梅樁是徽派盆景的代表式樣,講究整齊美,對稱美和莊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