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漁業(yè)資源豐富,海洋文化、漁文化積淀深厚,各種魚類故事應運而生,成為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魚類故事源遠流長,是廣大漁民在海上艱險作業(yè)環(huán)境中產生的口頭創(chuàng)作。故事以魚類為主人公,并把它人格化,賦予魚以人的特點,帶有寓言和童話性質,從而曲折地反映人與人的關系,概括了廣大漁民的生產斗爭與社會斗爭的經驗。許多故事經民間文藝工作者的整理逐漸完整,大都成了能反映海洋文化特色的藝術作品,因而得到長期傳播。
在舟山海島民眾中,流傳甚廣的《癩頭黃魚》、《梅童魚成親》、《海蜇行走蝦當眼》、《箬鰨做媒》等故事,都具有豐富的知識性和趣味性。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舟山民間文學工作者先后多次開展民間文學的搜集工作,將許多魚類故事原汁原味地編纂入書,成為舟山海島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6年,舟山魚類故事列入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