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王曹植不僅在文學上的成就熠熠生輝,引人注目,他還是我國佛教音樂——梵唄之音的創(chuàng)始者,被尊為中國佛教音樂的始祖。公元229年,曹植封東阿王之后,在阿潛心著作,研讀佛經(jīng)。在古東阿城約三十里處有一座山,叫吾山,又名魚山。魚山,乃佛教之圣地,植寫作、讀書之余,常去觀光游覽。釋道世《法苑珠林》卷34記載,曹植“嘗游魚山,忽聞空中梵天之響,清雅哀婉,其聲動心,獨聽良久”,于是“乃摹其音”,寫成《太子頌》等梵唄。又據(jù)《法華玄贊》(897年)卷四曰:“陳思王登魚山,聞巖岫誦經(jīng),清婉遒亮,遠谷流聲,而制梵唄!边@些文字記載,都形象而生動地證明了曹植在魚山聽了梵天之音,將其制成梵歌的事實。在當時崇尚武力的時代背景下,曹植是一個愛好佛典、只將佛教當成最好學問的人,誦讀1時,他的聲音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七種聲調(diào),那種旋律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從而開始廣泛傳唱。今魚山西側(cè),有一石壁,1“聞梵”兩個朱紅大字。相傳,此處便便是曹植當年聞聽梵天之樂的地方。在“聞梵”處的下方,有一石洞,名曰“梵音洞”,據(jù)說曹植當年聽到的聲音就是從這個洞里傳出來的。
曹植在魚山制成的梵唄,后世稱之為“魚山梵唄”、“魚山唄”,是中國最早的佛教音樂。遺憾的是,曹植創(chuàng)制的魚山唄樂譜在流傳中逐漸失傳,今已無存。值得慶幸的是,1996年6月19日,日本東寺真言宗“中國·魚山參拜團”來到山東東阿縣竭誠參拜中國佛教音樂的創(chuàng)始人曹植的陵墓,并在魚山示范演奏了曹植當年創(chuàng)作的佛教音樂——魚山唄。原來,在1200余年前的唐代貞觀年間,日本真言宗創(chuàng)始人1大師空海(774——835)來中國求法,并將魚山唄傳到日本,流傳至今。魚山唄,在日本稱之為“聲明”。今日,日本佛教界不忘“聲明”只所自,派友好代表團來中國魚山參拜,充分表達了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意。在日本“中國·魚山參拜團”離開東阿之際,參拜團團長加藤宥英先生欣然揮毫寫下了“梵唄東流歸故鄉(xiāng)”的留言,表達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源遠流長、世代友好的美好感情,也為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留下了一段佳話。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