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跳八愷,第二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舞蹈類項目。
高淳縣古柏跳八愷,又叫“跳八怪”,自明代以來,一直流傳于古柏鎮(zhèn)永城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該村目前有200多戶,800多人口,有姓馬、楊、汪三大姓氏。從前,每到過廟會,村里都要開展祭祀活動,馬氏舉行跳八愷表演,楊氏舉行跳五猖活動。跳八愷和跳五猖同屬古代祭祀性儺舞,但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舞蹈動作、服裝道具等方面有很大區(qū)別。
跳八愷表演貫穿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古代天上有八位神仙(八愷)下凡,為民除害,造福民間。功德0 后,卻違背圣旨,不愿上天。玉皇便派神勇的孫悟空、二郎神下界收八愷,最后八愷留下了美好的祝福,依依不舍地離開人間。跳八愷表演分前、后兩場,進行儺舞表演。所跳舞蹈系武術(shù)性亞舞蹈,表演者在打擊樂器的旋律中,跳起各種跑陣動作,同時手持各種古代兵器,表演一系列的武打動作,動作粗獷、豪放,氣氛莊嚴。另外,在“收八怪”的表演中,所有演員進入角色,具有戲劇演出效果。表演人數(shù)眾多,最多時上場表演者達100余人。表演跳八愷舞蹈,其目的是祈求一方平安,五谷豐登。同時,體現(xiàn)出人們戰(zhàn)天斗地、改造自然的頑強斗志和對天下太平、社會和諧的向往。這一傳統(tǒng)的祭祀舞蹈,以它原始的儀仗、渾厚的樂曲、奇特的妝飾、粗獷的動作,神秘的場景,傳承了古代儺舞的基因,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shù)價值和人文價值。
信息來源:江蘇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