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儀式,第一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民俗類項目。
上梁儀式是長期流行在高淳地區(qū)的一項民活動,衣、食、住、行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素,有了住房才能安居樂業(yè)。高淳民間建房的風俗習慣十分講究,如選基地、定門向、動土、看日子找方位,以及上梁、進屋等一套規(guī)矩禮節(jié),都是受《宅經(jīng)》理論的影響,按古代的一套做法,一代代衍變下來。建一座房子看地基、動土、定磉、獻架、上梁,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都要按規(guī)矩辦事,一點不能馬虎。
上梁是建房最隆重的儀式,事先必須看好日子。日子定好后,親戚送來團子(或饅頭)、糖果、紅綠布、爆竹等禮品,表示祝賀。禮品中要放少許柴和米,以討吉利。上梁這天,主家須設(shè)招待泥木匠師傅,稱之“待匠”。上梁的時間不能選在戌前卯后兩個時辰,否則,讓主家倒運,家道敗落。上梁時,在堂前掛“紫微星”或“太公圖”,同時將正梁擺到堂間,貼上用紅紙寫的“文昌到官”、“紫微高照”、“飛熊鎮(zhèn)宇”等吉祥的條幅。并在兩旁中柱上貼上“豎柱適逢黃道日,上梁正遇紫薇星”的對聯(lián)。到時候先由主家進香,再請泥木匠遞酒祭梁。匠人一邊敬酒一邊唱,唱一套祝福詞。遞酒祭梁后,泥木匠師傅相互作個揖,拜一拜,表示友好合作。拜完,按木東泥西的規(guī)矩,各自登梯上屋架,同時邊上邊說吉利話。接著泥木匠師傅各拉一根繩子,將正梁接上屋架,邊拉邊說祝愿的話。這時,高升、爆竹驟然響起,親友鄰居紛紛跑來看熱鬧。泥木匠師傅將正梁架上中柱后,對好榫頭。然后從腰間抽出一把木頭做的,上面寫著“黃金萬斗”4個字的“發(fā)槌”,邊敲打梁頭,邊說吉利話。梁上好后,在梁上掛上至親送來的紅綠布條,掛時說吉利話。上梁時習慣撒上梁團子,有的團子里面還包一枚硬幣,誰搶到誰吉利。上梁師傅手捧籮筐,把親戚們送來祝賀的團子、饅頭等撒向四方,一時人聲嚷嚷,歡呼雀躍。據(jù)說引來的人越多越好,如果在看熱鬧搶團子的人中十二生肖齊全,主家辦事就百無禁忌,事事如意。有的地方還作興將一只寫上“寶”字的饅頭,用紅線從梁上掛下來,讓主家的兒孫們爭搶,謂之“接寶”。從古到今,這種上梁儀式在高淳世代相傳。
信息來源:江蘇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