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義高蹺流傳于清徐縣集義鄉(xiāng)代李青一帶,分文蹺和武蹺兩種表演形式,其中文蹺有“走步”、“蛇脫皮”、“插隊走”、“鳳凰展翅”、“龍擺尾”等套路;武蹺有“跳桌子”、“跳雙登”、“單腿跳”、“雙腿跳”、“盍拐”、“碰拐”、“翻跟頭”、“鷂子翻身”、“大劈叉”等難險動作,既可在大場中變換隊形圖案,也可以走街串巷演出。人物形象和裝飾制彩均依民間故事、戲曲主題而定,演出劇目主要有《武松殺嫂》、《西廂記》、《拾玉鐲》、《清風(fēng)亭》、《送丑女》、《西游記》、《沙漠牽駱駝》等。音樂起點節(jié)奏為:XX|XXX|XXXX|XXX|。
信息來源:山西省政府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