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印拷花頭巾制作技藝
藍底白花拷花頭巾是海寧東片地區(qū)婦女服飾的重要標志,頭巾色彩單純,由簡單、原始的藍白兩色相互交錯成各種圖樣,既可遮陽,又可做毛巾擦汗揩灰,美觀實用,具有鮮明的民族民間特色。
藍印拷花頭巾在海寧地區(qū)的流行與當地的生產、生活習俗密不可分。自明朝以來,海寧的棉紡及印染業(yè)一直領先于周邊地區(qū)。這一地區(qū)土質優(yōu)良,適宜種棉,當地婦女收起棉花后經翻曬、軋花、紡紗、經布、織布等各項工序,織成優(yōu)質土布,結實柔軟。他們以山間野草為染料,以普通石灰為漿料,對白色土布進行漿染。制作時先將黃豆?jié){摻入石灰漿中調和,把雕花的油紙刻板鋪在白布上,再把調好的石灰漿涂在白布上,在白布上留下石灰漿的花紋,然后將印有花紋的布料投入染缸,染成藍色,取出曬干,搓掉手巾上的石灰漿,就制成了美觀大方、耐洗耐用的藍印拷花頭巾。
藍印拷花頭巾體現(xiàn)了海寧地區(qū)的傳統(tǒng)服裝和文化習俗,這種純手工、純自然的手工藝品得到了許多藝術家和印染工作者的重視,他們在傳統(tǒng)印染工藝的基礎上,結合新材料、新工藝,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目前,藍印拷花頭巾傳承人鄔應生在繼承藍印拷花布制作技藝的基礎上,發(fā)展了彩印花布和漆花布,由于這兩種布色彩艷麗、圖案吉祥,不僅是人們日常用品,也是女子出嫁的必備品,因此在制作加工及銷售方面一直供不應求。
海寧藍印花布印染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信息來源:嘉興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