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縣剪紙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是隴東黃土高原歷史悠久的群眾性傳統(tǒng)民間藝術活動,它的作者大都是勞動婦女。剪法有粗放和細膩兩種風格,內(nèi)容上延襲了隴東剪紙的紋飾圖樣,保留了中國最早的文字藝術符號和陰陽五行哲學思想。造型講究工整對稱,線條簡潔流暢,內(nèi)涵以歷史傳統(tǒng)和生活裝飾圖案為藝術源流,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藝術品味較濃。環(huán)縣剪紙與環(huán)縣窯洞民居和歷史文化習俗相依相隨,不論婚喪嫁娶,歲時節(jié)令,剪紙都與人們相伴始終。
工藝流程如下:1.印染紙張。2.燙印。用一個溫熱的熨斗將皺紙的紙張熨平。3.制作模板。用鉛筆將所剪造型的輪廓勾勒出來。4.剪紙。用鋒利剪刀按模板進行剪裁。代表作品:1、傳統(tǒng)民俗類:《生命樹》、《抓髻娃娃》、《老虎》、《獅子》、《龍•鳥》、《大頭龍》、《母親的心愿》、《十二生肖》、《生命之花》、《老鼠上燭臺》、《娃娃折佛手》、《剪刀剪五毒》、《二十四孝》、《楊香打虎》、《麒麟送子》、《掃天婆》、《綿綿瓜瓞》、《五福捧壽》、《喜花》、《皮影團花》、《十二生肖》等。2、人物類:《毛主席肖像》、《西游記》、《龍宮探寶》、《毛主席去安源》等。功能與用途:1、張貼用,即直接張貼于門窗、墻壁、燈彩、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墻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扎花、門箋;2、擺襯用,即用于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臺花、斗香花、重陽旗;3、刺繡底樣,用于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4、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環(huán)縣剪紙所用的主要器具是剪刀(或刻刀)、鉛筆、宣紙、布、針線、煤油燈、熨斗、燈熏花底樣、染料或者墨水和刷子等。
信息來源:中共環(huán)縣委對外宣傳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