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杖頭木偶戲(第四批省級)
杖頭木偶戲,當?shù)厝撕啊拔脦颉。即在木偶頭部及雙手部位各裝操縱桿,頭部為主桿,雙手為側(cè)桿,演員躲于屏后,操縱時左手持主桿,右手持側(cè)桿,舉起木偶操縱其動作,在舞臺上活靈活現(xiàn)。
杖頭木偶戲,在明末清初就在民間盛行了。長期活躍在于都附近數(shù)縣和鄰近的福建長汀、泰和、吉安、永新等地,歷經(jīng)數(shù)百年,世代相傳,己有十余代了。另一個杖頭木偶劇團是橋頭鄉(xiāng)橋頭村賴來鈞的興順堂木偶劇團,也是既會提線木偶又會杖頭木偶。
杖頭木偶人物分老、中、青三種,共有各種木偶人物18——24個,既有老生又有武生,既有文官也有武官,還有普通百姓;既有老旦又有花旦和小旦或稱青衣;更有丑旦,俗稱丑角,又號“三花子”。興順堂杖頭木偶劇團,共有劇目近百篇,其中有《滿堂福》、《加壽圖》、《征東傳》、《征西傳》、《水滸傳》、《西游記》、《花木蘭》、《二度梅》、《封神榜》等等。
杖頭木偶曲調(diào)以楚劇曲調(diào)為主,近幾十年來,又揉入了贛南采茶調(diào),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演出順序,先裝臺,再開鑼,然后請八仙,此時東家要向藝人包紅包,以示謝禮。然后點劇目再開演。杖頭木偶人一般由藝人自己做,用樟木雕刻,然后點光。木偶人衣服也是自己做,包括頭飾、道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