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木雕興于唐宋,盛于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稱。其中以龍眼木雕最具代表性,系中國四大木雕之一。因其使用的雕刻材料是莆田盛產的龍眼木,而成為極具代表性且獨具風味的傳統(tǒng)工藝品。莆田龍眼木雕以根雕和圓雕為主,以虬根疤節(jié)、斑紋細膩、玲瓏奇巧、奇形怪狀的原生態(tài)藝術風格而著稱于世。那美輪美奐、造型各異的木根雕工藝品類;那生活氣息濃郁,民俗意蘊深厚的原始題材紋飾;那惟妙惟肖、原汁原味的雕刻工藝;那古色古香、熠熠生輝的老漆技法,形象地展示著莆田人的審美情懷和文化風貌,具有獨特的魅力和迷人的風采!被譽為“東方民間美術文化一大奇跡”的“龍眼木雕”工藝,是勤勞善良的莆田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一組用木雕美術工藝有形實物語言,敘述閩中人民生活的文化藝術百科全書。
2009年1月,《荔城光臨龍眼木雕》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龍眼系我國原產。晉代左思的《蜀都賦》稱“旁挺龍目,側生荔枝”,這是我國龍眼的最早記載。龍眼在全國只有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貴州等省有栽培,而以福建為最多,福建又以莆田最多最著名。年老枯干的龍眼砍伐后成了能工巧匠的雕刻良材。興化龍眼木雕工藝美術,就是在豐富的龍眼木資源上發(fā)展起來的。
莆田木雕歷史淵源流長,素以“精微透雕”見長,風格精致細膩,古樸典雅。層次重疊,歷代都有優(yōu)秀作品傳世。唐初,莆田木雕已見諸建筑裝飾、佛像和刻書。特別是宋明兩代,興化科甲鼎盛,登進士第者千人,任宰輔、尚書等高官數(shù)百人。這些達官紳府第和各類民居的建筑構件、家具等不乏細刻之作。如莆田明國師陳經邦府第、明尚書仙游度尾鎮(zhèn)埔尾村鄭紀故居的木雕裝飾等,都技藝高超、精湛,令人嘆為觀止。明代因倭寇之亂,實行海禁,從南洋諸國輸入的紅木極少。興化木雕多采用本地盛產的龍眼樹木料,雕成各種武將、仕女或神像、古玩,輔以老漆涂飾,使作品更加顯得色澤深沉,古色古香,龍眼木雕因此而美名遠揚。
建國以來,莆田木雕借時代東風煥發(fā)蓬勃生機,五、六十年代,涌現(xiàn)了以朱榜首,黃丹桂、佘文科等“省級木雕藝人”。這些大師的力作,在參加歷次國內外展覽時,都是以其獨具一格而令人刮目相看,他們?yōu)榱、七十年代莆田木雕產品的出口創(chuàng)匯,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朱榜首、黃丹桂、佘文科等人形成整齊的藝術創(chuàng)作班子,朱、黃兩人創(chuàng)作的《三打祝家莊》、《立柱龍鳳燈》等作品,堪稱全國一流的木雕作品;佘創(chuàng)作的《漁港之春》、黃創(chuàng)作的《十三朵金花》曾獲選陳列于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閔國霖大師創(chuàng)作的《達摩》、《壽星》等系列作品是業(yè)界公認的一流水準杰作,他于上世紀80年代創(chuàng)作的木雕《洛神》首獲全國工藝品質量評比優(yōu)秀獎。
近年來,在京、滬、杭、深等地舉辦的全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覽會上,莆田龍眼木雕精品疊出!肮馀R雕塑創(chuàng)作室”的龍眼木雕作品,追溯我國木雕藝術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在創(chuàng)作藝術形象的過程中,從抒發(fā)思想情感、表現(xiàn)文化情趣出發(fā),意圖直達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意境。而最能反映“天人合一”之妙的根雕藝術是其創(chuàng)作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年來創(chuàng)作了近百件根雕作品。特別是閔國霖大師憑借著自己對莆田龍眼木雕特殊的摯愛,書寫著莆田龍眼木雕文化的“音樂符號”,以莊重大氣、意象圓融贏得了各方載譽。
龍眼木雕以圓雕為主,也有浮雕、鏤透雕。作品經打坯、修光、磨光、染色、上漆、擦蠟、裝牙眼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打坯方式尤為特殊,最著名的術語稱:“五頭抱一頭”即膝蓋頭、手腕頭、兩肩膀頭和頭部都擠于一塊的姿態(tài),這是刻小件作品的特征,是放在一個近80厘米木墩上,用腳板挾住加工件,掄桿下刀的。雕刻大件作品時,通常使用斧頭砍劈出坯,熟練的技工有"一斧抵九鑿"之功,即幾斧就能砍出作品的動態(tài)輪廓。
以斧和扁刀劈削木料制成粗坯后,再經雕刻制成細坯;修光、磨光、漂凈并晾干后,染成棕、古銅、橘黃等色;然后罩漆,使之不退色;干燥后,上蠟;最后,鑲嵌附件,并裝配底座。
龍眼木的樹根彎曲而多疤節(jié),匠師們因材施藝、因勢象形,利用其天然的虬根、疤節(jié)或蛀蠹等加以雕刻,成為出人意表的根雕作品,是龍眼木雕獨特的品種。龍眼木根雕作品在似與不似之間,達到了“妙想遷得”和“以形寫神”的完美結合。雕刻既成,飾以原漆,更使作品達到天然和人工的統(tǒng)一。故此莆田龍眼木雕,具有質樸、典雅、簡練、古色古香的特色,素有“古董”之稱,為鑒藏者所喜愛。
莆田龍眼木人物雕刻作品神形兼?zhèn)。仕女臉部圓潤高雅,溫柔可人;仙佛形態(tài)各異,衣紋飄動有致;武將富有氣魄,盔甲花飾變化無窮。人物動態(tài)逼真,講求面部神韻,衣紋柔軟。
莆田龍眼木雕的價值在于它以天然逼真取勝,以人物為主,也有鳥獸花果,木材經磨光打蠟,近似紅木,顯得古樸、穩(wěn)重、大方、精美。莆田龍眼木雕行業(yè)的傳人,以對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深深情結和執(zhí)著追求,創(chuàng)作出大量藝術精品。這是一種地方藝術個性的展示,更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發(fā)揚莆田龍眼木雕,對我市工藝美術創(chuàng)作水平的提高,對促進我市工藝美術經濟的發(fā)展,都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莆田百年的木雕制作歷史造就了一支實力超群的木雕技術隊伍,但現(xiàn)在,這些人才大都從事佛像塑造、來料加工等工藝商品的制造。創(chuàng)作性、研發(fā)性將成為莆田工藝發(fā)展道路上的屏障。光臨雕塑創(chuàng)作室創(chuàng)辦人閔國霖以一個傳統(tǒng)藝者的情懷堅守木雕創(chuàng)作,不僅僅是意識到傳統(tǒng)木雕創(chuàng)造力的下降,也清醒地體察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抱一為天下式”,龍眼木雕是從屬于漢民族、凝結著莆仙人精神氣脈的藝術真品,蘊藏著百年來莆仙的風土人情、意識景形等眾多文明基因,千百年來祖輩的智慧和情感凝結于藝術家的作品中,其中的文化語言還有待后人深入挖掘,不斷體悟。
龍眼木雕涉及工藝美術學、宗教學、考古學、民俗學、歷史學等諸多領域以及依存性、豐富性、觀賞性、傳承性、稀有性等五大特征。其風味獨特,人文意蘊深厚,是人們追思歷史,感知社會,享受美學和體驗文化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