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點睛民俗又稱龍頭祭,是指農(nóng)歷五月初三,順德大良、容桂、勒流、杏壇、倫教,南海西樵、中山等地的龍舟,匯聚在勒流龍眼村南約坊漢太尉相公廟,由當?shù)氐赂咄氐拈L輩進行點睛。點睛后的龍舟不再是盲龍,生猛而充滿靈氣。
龍眼村古稱龍渚,四面環(huán)水,村民“舉步登舟”,具賽龍的傳統(tǒng),人們也赴龍渚太尉廟為龍頭點睛。“龍渚”地名漸漸被“龍眼”替代。民國年間,龍眼村龍眼點睛風俗相當興盛。
龍眼村的龍眼點睛習俗是一項獨立、完整的民俗活動,它有成套的、自成系統(tǒng)的瑰麗璀璨儀式,包括迎龍、撫龍、接龍、參拜、點睛、贈物、回龍、龍宴、游龍、慶龍等。它并非龍舟競渡、龍母誕等活動的附屬組成部分,也不針對單獨的慶典、競渡活動。因此,它與游龍、賽龍等活動共同組成順德精彩的龍舟風俗。
在點睛過程中,慎重而繁復(fù)的祈拜動作,具符號意義的龍船符、歡迎柬、朱砂等道具,均有深意,形成對應(yīng)的諺語,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民俗心理信息,對探究順德傳統(tǒng)社會習俗有重要意義。
2013年,龍眼點睛民俗被列入順德區(qū)第四批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