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爾秋,當?shù)匾妥宸Q“格叢”。是廣泛流傳于甘洛縣及其周邊的彝族地區(qū),以甘洛縣為中心的彝族地區(qū),在彝族年慶活動期間開展的一種傳統(tǒng)體育活動,也是一項具有娛樂表演性質的傳統(tǒng)民俗。此項競技,歷史悠久,參與性強,影響巨大。彝族稱磨爾秋謂“格從”,“格”彝語意玩耍,“從”彝語原意為獨木上行走,后來延伸為玩具之意。從彝語稱謂“格從”意義和推磨旋轉式表演形式可見,磨爾秋的產生與古代西南夷巫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分布區(qū)域】
甘洛縣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境內高山深切,河流環(huán)繞,是彝族磨爾秋競技代表區(qū)域,素有“涼山北大門”之稱,縣境海棠鎮(zhèn)為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四周與漢源縣、石棉縣、金口河區(qū)、越西縣、美姑縣為鄰,國家級大型電站瀑布溝電站位于其境,交通便利,成昆鐵路縱貫全境。
【基本內容】
磨爾秋多在彝族年節(jié)的第二天舉行,主要流行于甘洛縣“曲木地”地區(qū),其參與者多為青年男女。
(一)磨爾秋制作
磨爾秋是在彝族年前的一至兩天內進行,先由村里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帶酒上山祭神后選料砍回。一般選結實、少結而筆直的2根木料,堅硬木質為最佳。磨爾秋結構由兩根圓木組成,即立柱與橫桿。立柱是一根長約3米,直徑20—25厘米的圓木;而橫桿是一根長約8米,直徑20—30厘米的圓木。制作時,將橫木用推刨推成光滑的圓形木料后,在正中間鑿一錐形槽榫為母榫;將支撐的立柱一頭削成圓錐形為公榫,削成的公榫剛好與橫木中錐形槽榫相吻合。彝族年的第二天一早,村子里的男女老少身著節(jié)日盛裝,簇擁而來的青年男子們,將制好的磨爾秋抬至事先選好的一塊平地上,將立柱公榫一頭插入地下一米余深后加固,另一榫頭斗入橫木榫里。橫木槽孔上下鑲以兩塊鐵板,以防橫木折斷。母榫搭上后公母榫套處要松動、穩(wěn)當又可旋轉即是。安裝完畢后,先由1—2名男青年負責檢查是否安全。撥轉磨爾秋橫桿,任其自轉,在自轉中觀察橫桿兩端是否平衡、橫桿與立柱間的銜接是否正常、有無脫臼的危險等等,待一切正常后,由青年女子中的領頭人將事先準備好的彩帶拴系在橫桿兩端,以備表演結束后獎勵給優(yōu)勝者。
(二)磨爾秋競技規(guī)則
開始比賽時,磨爾秋參賽者先站在橫桿兩端,其中一端的人將腹部貼于橫桿端頭上,一手握緊安全楔,一手抱住橫桿頭端上,另一端的人則由其他人將翹起的橫桿壓至地面,讓另一人爬上橫桿,向逆時針方向推動數(shù)小步,一頭參賽者用腹部壓住橫木端上后,另一參賽者也用腹部壓住另一端上,讓對方翹起在空中,再向前移動數(shù)小步,用力均勻,腳尖輕輕蹬地,便向上升去,此時,對方卻落下,再腳尖著地輕輕一蹬而升空,一頭上翹一頭下落依次反復旋轉,似如推磨。磨爾秋運轉時快時慢,橫桿上的彩帶與表演者的盛裝迎風招展,飄逸中暗藏驚險,悠閑中飽含刺激,趣味無窮,令人神往。無論男女老少均可上桿表演,可男子表演,也可女子表演;可男女成對表演,也可男女混合表演;可一對一表演,也可二對二表演,甚至多人表演。磨爾秋的勝負一般取決于雙方的蹬推技巧、旋轉速度、高度、耐力、有無暈落、桿上時間的長短、表演動作難度和姿態(tài)優(yōu)美等競技規(guī)則。在比賽時,技藝嫻熟的表演者會做出吊手、翻坐等驚險動作,令觀者喝彩不斷,叫好不停。極具娛樂、觀賞價值。
表演者的盛裝迎風招展,飄逸中暗藏驚險,悠閑中飽含刺激,趣味無窮,令人神往。無論男女老少均可上桿表演,可男子表演,也可女子表演;可男女成對表演,也可男女混合表演;可一對一表演,也可二對二表演,甚至多人表演。磨爾秋的勝負一般取決于雙方的蹬推技巧、旋轉速度、高度、耐力、有無暈落、桿上時間的長短、表演動作難度和姿態(tài)優(yōu)美等競技規(guī)則。在比賽時,技藝嫻熟的表演者會做出吊手、翻坐等驚險動作,令觀者喝彩不斷,叫好不停。極具娛樂、觀賞價值。
相關作品及工具:磨爾秋以及圍繞磨爾秋的民族用具斧、鋸、鑿子及民族服飾,圖書等。
磨爾秋對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傳承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對研究民族體育文化具有較高價值。
磨爾秋是甘洛彝族歷史文化發(fā)展的見證,但隨著社會歷史經濟文化劇烈的變革,城市化、外來文化、商業(yè)強勢文化的不斷滲透加之經濟全球化和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磨爾秋的生存狀態(tài)受到猛烈沖擊,特別是改革開放后由于商品經濟的不斷滲透,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審美觀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加之現(xiàn)代文體活動的盛行和彝族青壯年外出打工、求學等因素,使磨爾秋的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生了改變,制作人和參與人越來越少,磨爾秋這種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體育文化活動處于瀕臨滅絕的狀態(tài)。
【基本特征】
1、競技特征。磨爾秋競技有:橫桿兩端人數(shù)及重量大致相等、蹬推技巧、旋轉速度、高度、耐力、有無暈落現(xiàn)象、桿上時間的長短、表演動作難度和姿勢優(yōu)美等競技規(guī)則。
2、民俗特征。彝族磨爾秋競技在彝族年慶期間活動,與彝族年慶的其他習俗活動融為一體,是甘洛彝族年慶不可或缺的民俗競技活動。
3、娛樂特征。磨爾秋競技活動是在豐收喜悅的年慶里舉行的,是一項彝族民間群眾性娛樂活動。也是一項彝族民間交流感情、展示自我、自娛自樂的娛樂平臺。
【基本價值】
1、文化娛樂價值。磨爾秋是一項帶有文化娛樂性質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競技,娛樂性強,民眾參與率高,增強民族凝聚力,豐富文化娛樂生活。
2、歷史價值。西南夷巫舞在漢文史書上多有記載,而磨爾秋最初源于原始舞蹈,是原始舞蹈演變而成的,它的傳承和發(fā)展,對研究古代民族舞蹈、民族傳統(tǒng)體育競技的歷史具有較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