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邊縣紅寶鄉(xiāng)的苗族,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繃鼓儀式。苗族自古以來就認為萬物有靈,尤其是死去的先人雖然人已故去,但靈魂仍在。他們崇拜祖先,崇拜自然,認為祖先是“善”神,對祖先寄予莫大的信任;視天地、日月、山石、水火等為神靈,加以祭奠。在祀祭活動中,最隆重、規(guī)模最大的就是“繃鼓儀式”;顒悠陂g要停止一切生產(chǎn)活動、遇上婚禮也要改期。他們認為只要求得祖先靈魂和諸神的支持和護佑,就能欣逢太平盛世,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事事如愿。他們認為繃鼓時敲擊木鼓能喚醒祖宗的靈魂來享用供品,與族人同歡同樂。有“粑粑燒、茵子煮、供祖先、敲木鼓、響咚咚、心靠攏”的說法;顒悠陂g的蘆笙演奏、鍋莊舞、山歌對唱等可謂是“民間藝術(shù)展示一地,民族歌舞匯聚一堂”的民間藝術(shù)百花園。
2011年6月,“苗族繃鼓儀式”被四川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