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邊傣族祭樹神是全族人參與的較為隆重的自然崇拜習俗,一般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三或六月初六舉辦。
早上傣族“東巴”吹葫蘆笙領隊,后邊是族人用簸箕托盤等盛著神器(銅鈴、木卦、木條等)、羊頭、鮮魚、活公雞、酒水、飯粑砣等,兩個后生背有兩香約50斤,新鮮松針約50斤,從籌備點壩子一行來到樹下,繞樹順時針轉(zhuǎn)三圈,背對西方肅立,族人將新鮮松針撒地后,把祭品一一擺放在地上,“東巴”的前方,“東巴”點燃白香、青香,大喊“雞半邊,鴨半邊,飯粑坨坨推尖尖,我們前來敬神先……”將雞冠弄出血,在樹桿四周用雞血沾雞毛各三根,在木條上貼三根后,跪地搖銅鈴念經(jīng),念完向樹神敬酒敬茶,再吹葫蘆笙率眾人告別,將飯粑砣撒在樹下,最后回到院壩吃羊肉、雞肉、魚肉、喝酒。晚上在壩子中央燒篝火跳鍋莊至深夜,祭祀活動結束。
通過這種活動,傳播和保留祖先留下的風俗習慣,產(chǎn)生民族自身的凝聚力,培養(yǎng)民族自尊心,增強本民族的團結,對研究傣族傳統(tǒng)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民俗工作的活教材。
2023年4月4日,“傣族祭樹神儀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四川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