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祭,連云港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俗類項目。
贛榆海祭歷史悠久,是贛榆縣沿海地區(qū)祈安康、慶豐收的一種古老而又盛大的民俗和民間文化活動。贛榆海祭起于秦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歷數朝不衰,至民國期間,海祭活動逐漸衰敗。“文革”期間,祭海無人敢提,廟宇、祭器、祭文、鼓譜均遭毀壞。至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贛榆建徐福祠,仿古海祭儀式舉行祭典活動,在國內外徐福文化研究和海洋文化研究界產生了很大影響。據傳,贛榆海祭的起源與中國歷史上有史料記載的第一位橫越大海、遠航日本的航海家徐福有關。贛榆縣為徐福故里。徐福東渡日本,出海前曾舉行了隆重的祭海儀式。公元前219年,“遣徐福發(fā)童男女千人,入海求仙人”(《史記·秦始皇本紀》)!靶旄5闷皆瓘V澤,止王不來”(《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古時海上漁獵,雖是近海捕撈,但海上氣象變化無常,極具風險,漁民屢受其害,海難時常發(fā)生。為保海上平安,漁民開始舉行海祭活動,并代代相傳。漢代以后,佛教傳入中國,佛經中對龍王的崇信逐漸風行,漁民尊龍王為海神,建龍王廟于海邊,出海、返港或節(jié)日,拜祭龍王逐漸盛行;驁F祭或私祭,團祭四鄉(xiāng)漁民齊聚,擺香案、豬頭三牲及糕果做祭,并飾以鼓樂。宋朝之后,天后(海神娘娘)信仰傳至贛榆,漁民同尊龍王和天后,海祭儀式更為壯觀。明代,漁民祭;顒又饾u引起地方官員重視,并參與了祭;顒樱⒋_定祭日,請戲班唱戲三天,使祭;顒佑勇≈,成為贛榆縣沿海地區(qū)的一項重要的民俗和民間文化活動。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