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把子肉制作技藝,徐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技藝類項目。
徐州“把子肉”的來歷,要追究到古人的祭祀,古人公祭之后,要把祭祀用的肉切成長方塊分給參祭眾人,由于這種長方肉塊分割時必須扎縛上青蒲草或馬藺草,形成“扎把”的形式,故稱“把子肉”。參祭的人把這些肉拿回家用醬燉著吃,另把蒲菜當(dāng)扎成小把,放在一起,葷素搭配同燒。漸漸就有了“把子肉”這種特定的美味吃食。徐州“把子肉”選用肥瘦相間的三層豬五花肉,洗凈,放入鍋中,加清水、蔥姜、料酒煮至斷生,撈出洗凈,改刀切長約10厘米,厚約0.5厘米的片,然后放入大鍋中,加入香料袋,倒入醬油等調(diào)味品,大火燒開,小火慢煮2小時,肉質(zhì)酥爛,湯汁味醇,然后在湯中加入海帶、黃花菜等。大米飯,現(xiàn)將大米淘洗干凈,浸泡10分鐘,加水燒開后,將大米撈出,放在籠布上,上籠蒸熟即可,米飯松軟、不硬、不粘、顆粒分明,配以把子肉,澆點把子肉湯汁,鮮香撲鼻。徐州把子肉制作技藝在烹制過程中注重原料、火候,葷素搭配、營養(yǎng)全面:把子肉一般配有蘭花干、素雞、海帶把、雞蛋餃、四喜丸子、蘭花干和十幾味香料一起燉制,營養(yǎng)豐富;米飯軟硬適度:把子肉配制的米飯,具有不粘、不軟、略硬、爽口的特點;肉質(zhì)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湯汁鮮香醇厚,入口余香醇厚。配以的大米撈飯,相得益彰。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